巴厘猫大全网

为何上钩饵有底部部分,下钩饵及子线保持特定良好适口性?

12-03

为何上钩饵有底部部分,下钩饵及子线保持特定良好适口性?


早前有个视频,说的是粗尾小钩钓轻口鱼的调钓方法。虽然拍了视频,也用多个特例钓目验证了,但是,其原理并未说明。有些钓友如果只看那个视频的话,容易不明就里。很多钓友不能理解,为什么钓目明明有“较多”变化,钩饵的状态却保持不变?由于目前的季节正是钓轻口鱼的时期,很多老钓友也需要用粗尾漂才能看清,所以今天就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见图1。


图1中,假设钩目G为2目,饵目E为1目。则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为3目。(其实,完全不必严格区分钩目和饵目。只需知道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就够了。钩和饵在调钓中都是改变钓目的因素,从那个粗尾小钩钓轻口鱼的视频也能看出的)。

图1的1a表示单钩单饵调目,这里是1目。它等同于一悬一沉,即图1的1。因为下钩饵到底了不压漂目。而且台钓范围内弯曲子线不顶漂。图1的2为上钩饵轻触底的情况,即上钩饵里有压漂0.5目的重量由悬浮变为到底了,(剩余的2.5目的重量还是由漂体浮力承担而悬浮的),所以钓目就增加0.5目,变为1.5目。如果钓目增加接近整目Z,变为3.5目,即图1的4,为上钩饵即将全到底的情况,(也就是两钩饵即将全到底)。如果钓目达到图1的7,即无钩调目,这里是4目(单钩单饵调目1目+剪掉上钩子线漂升上钩饵整目Z的3目=4目),说明两钩饵全到底了。因为两钩饵全到底,其重量都由地面承担,此时剪掉两个子线,钓目不变。所以,无钩调目等同于两钩饵均到底的钓目,如果两钩饵到底后继续往上捋漂,不超过子线长度,则子线躺底长度增加,漂目也不变,即捋漂大盲区。如图1的6所示。因此,从两钩饵刚到底,直至铅坠快触底这个捋漂大盲区内,漂目都不变。即图1的5和6与7等同。只有钓目超过无钩调目,铅坠必定触底了,即图1的8所示。


回头重点看看从图1的1所示的一悬一沉直至图1的5所示的两钩饵刚到底的过程,钓目从1目变化至4目,变化量精确等于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的3目。再看看两钩饵的状态,完全没有变化!都是上钩子线垂直,下钩子线顺延弯曲,下钩饵躺底,上钩饵部分到底。虽然直观看上去,上钩饵好像都是“到底”的,但是到底的部分或者说比例不同。如同用弹簧秤提拉一个3斤的物体,用一斤的力气时,弹簧秤读数就是1斤,也就是这个总共3斤的物体里,有1斤的重量由弹簧秤提拉着“悬浮”的,还有2斤的重量是压着地面“到底”的。虽然看上去好像它整个都“接触”了地面。所以,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就决定了顿半段的钓目区间!

实际垂钓中,为什么不能从单钩单饵调目钓至无钩调目呢?因为,单钩单饵调几目,双钩双饵还钓几目,就是钓一悬一沉。然而一悬一沉有捋漂小盲区。会出现下钩子线垂直虽不受力却挡口的情况。而无钩调目作为钓目,则处于捋漂大盲区,子线躺底长度未知,容易钓极顿。

所以,钓目取单钩单饵调目和无钩调目之间,但是避开两端,就能避开那两个捋漂盲区,精准设定是在钓台钓的顿半段,满足最佳适口性。

最后再看看那个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这里是3目。试想一下,如果粗尾漂配小钩轻饵,则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势必极小,可能不到半目,甚至更小,那么,钓目的极少变化就会使钩饵状态超出顿半段范围,要么钓灵半段挡口,要么钓子线躺底过多甚至铅坠触底而极顿,都是对钓轻口鱼不利。


既然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决定了顿半段的钓目区间,与下钩饵无关(因为顿半段时下钩饵是到底的,不影响漂目),而且,鱼多吸食下钩饵,那么,对于粗尾漂配小钩钓轻口鱼的情况,完全可以加大上饵重量以增大上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即增大顿半段的钓目区间,而下钩饵就以适合对象鱼的钩和饵正常搭配,则起码在调钓法决定钓组静灵敏度上是满足了钓轻口鱼的需求。因为赋予了下钩饵极佳的适口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权宜之计”虽然满足了钩饵状态决定的钓组静灵敏度,但是,由于粗尾配小钩,钩目很小,远达不到钩目2目左右的钓组动灵敏度的要求。所以,它在实际使用中,不能满足真正钓极轻口鱼的情形。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粗而少体积”,就是我那个专利侧流漂。前面有DIY制作视频,大家不妨试验一下,相信会有惊喜。

天然夜明珠拍卖价格

一只小藏獒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