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中国八大传奇瓷器:每一件都有其独特故事

05-04

中国八大传奇瓷器:每一件都有其独特故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不过做工都是比较粗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越来越出色。下面小编来盘点下,中国最著名的八大瓷器。

第八名: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


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封氏墓。该尊器形繁琐、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装饰工艺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

第七名:南宋官窑贯耳青瓷瓶

顾名思义,官窑就是朝廷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窑。所制产品特供皇室,专烧专用,所烧温度达到1200多度。

南宋官窑贯耳青瓷瓶是仿造古代青铜器造型烧制而成的,它腹部矮短,圆如苹果形,正中向上伸出颈,颈顶端有对称的管状双耳,名为贯耳。贯耳是瓷瓶耳的式样之一,器耳呈贯通的管状,竖向粘附于瓶的直颈两侧。“官窑贯耳瓶”的经典不是它的装饰,而是它本身所展露出来的高雅“气质”:“面色”如玉,庄重典雅,神秘而又含着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纹如蟹爪,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是代表南宋官窑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彻,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而且对世界文化艺术方面也是一个伟大而卓越的贡献。

第六名 明代成化斗鸡杯

此杯是专供皇室使用的小型的酒杯类型,直径约八厘米,撇口卧足,胎质非常细腻,在杯的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只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却不失典雅

畸形又感人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一个皇帝要用子母鸡来装饰自己的酒杯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段畸形又感人的爱情故事。

这位成化帝,是明代的第八位皇帝朱见深。明朝皇帝大多都是人生中充满了故事,成化帝朱见深却是人生中充满了事故。

  他两岁那年,瓦剌大举进攻明朝。朱见深的父皇、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潇洒地御驾亲征去了。一番壮志,却落得个悲惨下场:兵败如山倒,连皇帝本人都被俘虏。

  国不能一日无君。太子朱见深才两岁,主小则国疑,在一些大臣的拥护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扶上位,即景泰帝。既然当上了皇帝,当然琢磨着皇位永固。于是,当后来瓦剌把朱祁镇放回来时,这位景泰帝不仅把哥哥软禁了,顺手还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把他赶出皇宫。懵懂年纪,朱见深便经历大起大落,尝尽人间辛酸。

  好在朱见深刚被立为太子时,太后便派了一个19岁的宫女给他,叫万贞儿。后来的岁月,无论多么艰难,万贞儿都一路相伴,既像母亲,又像姐姐。

  朱见深10岁那年,父亲抓住一个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他也跟着成了大明王朝的皇太子。但也许是童年时期的不安全感影响太大,此后一直到长大登基,朱见深还是离不开万贞儿,两人索性发展出一段轰轰烈烈的“不伦之恋”。

 史书上说,成化帝热衷于书画,艺术天分极高。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不知是不是回忆起了儿时被照顾的场景,便做成斗彩鸡缸杯,送给万贵妃赏玩。

成化皇帝朱见深小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父亲夺嫡失败,叔叔当了皇帝,他这个谋逆罪人后代被逐出皇宫,身边没有亲人帮衬,只有一位姓万的宫女一直带着他,将他抚养成人。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朱见深十分依赖宫女万贞儿,两人的感情也随着朱见深的长大越来越好。后来即便父亲夺回皇位,恢复了太子身份,他对万贞儿的感情也丝毫没有减少,甚至在成年时将大自己17岁的万贞儿抬为妃子。

在后宫众多妃子中,万贵妃是最受宠爱的,因为朱见深对她不仅有年少绮梦的爱情,还有深深的依赖,这种感情不像是恋人,更像是母子。即便万贵妃在后宫多么作恶多端,多么仗势欺人,但朱见深就是爱她,眼里只有万贞儿一人,所以就给了她足够的偏爱,这是历史书都承认的事实。
而斗彩鸡缸杯就是两人爱情的见证物。至于为什么不用龙和凤,首先历代王朝只有皇帝和皇后才有资格用龙凤互称,万贞儿虽然受宠,但始终不是皇后,用凤来比喻不是太妥当。其次,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更像是母子,瓷器上的母鸡对小鸡的爱护就像是小时候万贞儿对待朱见深一样,这样的寓意更合适他们,也是体现他们感情的一种方式。

第五名: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这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清朝乾隆年间烧制非常珍贵的一种器型。这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上,工匠们将传统的圆形瓶的形象,改成六边形的方形瓶形象。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开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个字的篆书款识。

在瓷器制造中,圆形的瓷器比较容易制作。因为圆形的瓷器可以放置于专用的转轮上,进行拉坯制造。而方形的瓶,必须要靠手工的捏制成坯后,并且在进行拼装连接,因此在制坯上就很难成功,当时仅成功制造了两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后珍藏于紫禁城。

被西洋盗贼掠走的国宝

1899年,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侵入紫禁城内,看中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将其中的一只带回德国,一直收藏着。2006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这件青花六方大瓶拍卖,价格高达70多万英镑。目前相同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六方大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一件。

第四名: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因为此瓶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揽,故此又称"橄揽瓶"。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传世极少,瓶类的作品更是极为罕见。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却更具立体感。

被侵略者掠走,当做台灯灯座的国宝

百年前,由于西洋强盗们的大肆掠夺和破坏,无数的珍宝瓷器或被劫掠,或葬身战火,还有一些散落民间。在2002年之前,被称为雍正时期“登峰造极”的粉彩官窑瓶类器物,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缺失的一环,国人只知其名,未见其物。

然而,早在20世纪上半叶,它就已飘洋过海、流落海外。这只粉彩瓶原来由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现任主席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在其母亲家的客厅里长期被作为灯座使用。为加强器物的稳定性,他们还在瓶内放入了后花园里夹着狗粪的泥沙。对于花瓶的来历,里德已无法说清,只是表示大约在1920年时已属他家所有,当时他祖父母在英国时同中国人常有交往,不排除花瓶是由其祖母从英国带回的。

国宝回家

后来,里德及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亲留下来的一批古董出售时,拍卖行的专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沾满尘埃的稀世珍宝。

“这件瓷瓶是中国的。当时在拍卖现场,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它买下来,不能再让它流出去了。”——张永珍在上海博物馆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捐赠仪式上说道。

张永珍与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结缘,其实很偶然。当时,她正在回香港的飞机上,无聊之际看到拍卖的消息,这件漂亮的粉彩瓶瓶身呈橄榄式,造型线条十分优美,她一眼就看上了这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2002年5月,经过激烈竞争,张永珍女士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4150万元港币竞拍得到这件瓷瓶,在当时,创下了有史以来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记录。在张永珍看来,“花瓶终于又回到了中国人手里,真的好开心”。而后,张永珍女士将“宝瓶”慷慨捐给上海博物馆:“把这么漂亮的一个瓶子放在保险箱里太可惜了,我不想若干年后它再被别人拿出去卖,再去飘零。我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有什么办法可以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想到说,我应该把它捐到上海博物馆去。”

第三名: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元人画”不是由毛笔和着水墨与颜色画在宣纸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为画笔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法全世界仅有一家,它不是工笔画、不是写意画,它是“钧瓷”。

花盆内部

不准民间流传的御用瓷

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龚断为官窑,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除成品经挑选之后,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对钧瓷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控制越严,偷袭越甚,传播更广。所以从宋以来,仿钧之风波及全国,尤其到了金元时期,更风靡一时,进而达到复苏的程度。

第二名:汝窑天青釉无纹水仙盆

汝窑 ,乃 青瓷之首,以“雨过天青色”给后世之人留下了高洁之瓷器艺术的绝唱。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而这67件汝窑又分别珍藏在不同的国家和几家各大博物馆里,因为稀少而珍贵,就连当代大师李苦禅 也挥笔写出:“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尽善尽美也。”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高6.9厘米,横23厘米,纵16.4厘米,重670 克,为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通体无任何裂纹;底边釉积处略呈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此种汝窑瓷传世稀少,其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以追求的美感,据考证,此器为传世仅存的一件。没有任何裂纹、釉色完美的汝窑,自然称得上少之又少的珍品。

乾隆误认为是狗盆,却是宋徽宗的心头肉

本来,汝窑天青釉是宋徽宗痴迷的梦中之色,“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在他的圣旨下,瓷工历尽千难万险才创制出来的。

然而,这天青釉的精品的水仙盆却被乾隆误认为是狗盆!

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皇帝命人一口气在清宫所藏的三件水仙盆底部刻下同样的《猧[wō]食盆》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棋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在诗名前,乾隆还特别加注说明:“猧食盆,实宋修内司窑器也,俗或谓之太真猧食盆。”

在这首诗中,乾隆显然将汝窑误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水仙盆的用途,则被他推测为唐宫中的狗食盆。据学者蔡鸿生考证,猧子是唐时由撒马尔罕进贡的一种哈巴狗。乾隆御制诗中“乱棋解释三郎急”,则是用了《天宝遗事》中猧子乱局的典故,暗讽受宠豢养于宫中的哈巴狗,不小心捣乱了唐玄宗的棋局。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椭圆无纹水仙盆,所以受到推重,除了稀少与受到雍乾二帝的宝重,还与明人曹昭关于汝窑的一条记载有关。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谈及汝瓷鉴定时,这样写道:“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可见,此盆尽管被乾隆视为狗盆,但其工艺水平及艺术价值还是被乾隆推崇的,不然不会以帝王之尊赋诗题字。

第一名: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其工艺可谓是“官窑珍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其具体的艺术赏析本人已在2020年6月头条《精美绝伦的中国第一瓷器,不了解很可惜》一文对转心瓶做了详述,再次不再赘述。

袁大头银元回收价格2023

鱼竿6h,8h,10h分别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