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年纪大了,怀旧;离乡久了,思故”。如今我是既怀旧又思故,毕竟,离乡已经二十多年了。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则是家乡的那条大河——灌河。
灌河,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比如,“王彦章铁船开河”的传说,“大鱼拜龙王”的传说,“二郎神开山救母”的传说。西游记第六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擒拿,二郎神就镇守在灌江口,也就是灌河口。这些传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地遐想,也给灌河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灌河,也叫灌江,我们当地人叫它大潮河,是一条东连大海,西接盐河乃至运河的潮汐河,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在我们每一个离乡人的心中,它是我们抹不去的记忆,因为那里,承载着我们童年太多的快乐和幸福的回忆。
灌河的两岸有着广阔的河床,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和茅草。春天,茅草芦苇发芽抽叶,那叶子嫩嫩的、绿绿的,被那阳光一照,泛起一片片的绿意,美不胜收。夏天,长高的芦苇被那微风一吹,如波涛一样上下翻腾,一浪赶超一浪,发出沙沙的响声。秋天,芦花飘扬,如漫天飞雪,每每此时,我就自然想起那首诗经里的经典篇章“蒹葭蒹葭,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了冬天,成片的芦苇被收割,剩下的是茫茫的河床,倒显得有几分凄凉。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伴生着许多肥美的动物,鱼、虾、蟹、各种鸟、丹顶鹤、天鹅、黄鼠狼、蛇等等,于是我们捉蟹、捕鸟,捞鱼、摸虾、看鹤,抓蛇、捕黄鼠狼,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捉蟹。灌河岸边的人基本上都捉过蟹。
灌河岸边的的蟹种类很多,有白玉蟹、螃蟹,小琪蟹,蜘蛛蟹等等,而白玉蟹数量最多,其主体大约长3厘米,宽2厘米,壳背青色,腿有少毛,略黄;螯,白色中略带黄色,无毛,由于其个体较小,所以我们都叫他小蟹。小蟹味道鲜美,可制成小醉蟹,水煮蟹、炒蟹黄、蟹汁圆子、葱油爆小蟹等等美食。
在灌河岸边,我们几乎一年四季都捉蟹。春天,气温上升,温度适宜,特别是芦苇刚出苗,嫩嫩的叶子正是小蟹的食物,虽然白天蟹子很少,但是到了晚上,躲在洞中的蟹子全部出动觅食,河滩上,芦苇丛中,密密麻麻,全是小蟹。这时候正是捉蟹的好时节。大家提着小马灯(或自制小马灯:在白色盐水瓶离底部1厘米处绕一圈白线,浸上煤油,用火烧一段时间,立即插入水中,瓶底脱落。找一块木板制成圆形,按盐水瓶底大小画圆,刻成凹槽,正好放下盐水瓶,里面放入小煤油灯,四周固定好,装上提手即可),用网罩,用钳子夹,用手抓,整个河滩的夜晚,亮着的马灯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的。后来不知谁又发明了一种新捉法,直接在芦苇丛中挖一个坑,里面放上一个坛子,过一段时间,坛子就爬满的小蟹。夏秋两季,芦苇变老,蟹子肉较少,味道也不太好,很少有大规模捉蟹的行为,但对小孩子来说,捉蟹仍是很好玩的一种游戏。这时候,主要是向洞中掏蟹,将手插进深深地蟹洞,将蟹从洞中掏出,拿到家里放到火上烤熟了吃。冬天。万物枯萎,蟹子入洞冬眠,这时蟹子很肥,我们抓他,只能用一种自制的钩子将它勾出。由于河水是潮起潮落,每天用于钩蟹的时间不长,大约两三个小时,钩蟹人左手持一把小铁锹,右手拿蟹钩(一种特制的钩子:将一米长的细钢钎一端开成剪刀型再弯曲成U型,另一端装上把手即可),这是一种技术活,熟练的勾手一小时能勾三斤左右,我们不太熟练,一小时最多能勾半斤就不错了。
已经几十年没有再捉过小蟹了,一次到乍浦,偶见小蟹,倍感亲切,大买了十多斤,回家一部分制成醉蟹,一部分爆炒葱油,一部分水煮,大大地解了蟹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