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老俞闲话"揭秘: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秘密

03-06

老俞闲话



大家好!我今天聊天的主题是北京大运河。大家说北京有大运河吗?也有很多人认为,京杭大运河,到了今天的通州就结束了。那通州之后还有没有大运河呢?当然有,比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北京通惠河、积水潭、颐和园的昆明湖,其实都是北京大运河的一部分,有人说,昆明湖居然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好,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把前因后果细细聊一聊。我本人不是研究大运河的,只是业余爱好,如果中间有讲错,背后有专家在听,请多多包涵,可以指出我讲的问题,下次我再讲的时候就可以纠正过来。



说到北京大运河,不得不讲一下北京的河流水系,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没有水的地方一定没有城市,所以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水。像杭州、苏州、扬州都是江南大运河很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像北方的济宁、枣庄的台儿庄、临清、聊城等也都是因为大运河而兴旺,也因为大运河最后不再是运输水道,而迎来了城市的挑战。


北京作为一个几百年的都城,跟水有密切的联系。北京不是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所以今天才有南水北调这样的工程。古代时北京人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当然也要靠水,必须要有水才行啊。今天我们从北京的水系开始讲起。


(北京水系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有很多水系,比较熟悉的是北京的永定河,永定河的上游是官厅水库,官厅水库的上游是桑干河,桑干河从山西发源。今天桑干河依然向北京补充水源。桑干河本身已经没有什么水了,但由于桑干河和黄河上的水库打通了,所以黄河水就通过桑干河,补充到官厅水库,再补充到北京,这是现在的永定河水系。


还有一条水系是潮白河。潮白河的上游是密云水库,密云水库分成白河和潮河,从水库出来后合并成一条河,叫潮白河。潮白河并没有经过北京的中心城区。永定河在北京的西边,潮白河在北京的东边,偏偏都绕过了北京城。当然,这两条河对于北京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作用。真正中间的北京是什么呢?是温榆河水系,也把它叫做北运河水系。温榆河是北京的一条河,发源于北京北边山区,最后到通州和白河相连,现在把它叫做北运河。北京城市建设,需要很多水,这个水主要来自永定河水系、温榆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


(北京河流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城里的水,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元朝的皇城差不多在今天的紫禁城,但是金朝和辽朝的皇城在它的左下角。在北京古代水系图上,你能够看到一条河叫金口河。金口河怎么来的?是从永定河开挖的一条人工河,引水引到了北京,即当时辽朝和金朝的首都。在古代永定河叫浑河或者无定河,永定河是后来的名称,是康熙皇帝把永定河安定后,建立了坚固的堤岸,使永定河不再泛滥,从浑河和无定河改成了永定河,才有了今天永定河这个名称。由于永定河地势比较高,北京地势相对比较低,在永定河挖一个口子、开一条河,这个河水就到了北京。


但是永定河是一条羁傲不逊的河,它的水有时候太大,以至于水通过金口河过来,能把北京城淹了,所以历朝历代都在永定河开口子,最早从汉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叫车厢渠,后来每次开、每次都要填上,填上以后北京又没水了,又再打开,打开以后再填上,最后终于废弃掉了,因为对北京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今天北京的莲花池,就是当时金口河的一部分。今天永定河到北京,有永定河引水渠,当然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水流,没有发洪水的风险了。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除了永定河,北京的水来自什么地方?在古代的北京,即使在清朝的时候,北京的水主要是来自泉水,这个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即使到刚解放的时候,北京的泉水依然非常丰富。北京有一个地名叫玉泉山,我今天所在的地方叫海淀,北京没有海,为什么叫海淀呢?就是水太多了。海淀、玉泉山这一带,水非常多,自然形成了一个湖泊,这个湖泊就是今天颐和园的昆明湖,在古代叫瓮山泊。昆明湖的水经过河道,流入了北京城,变成了北京城使用的水。


北京的水系,西边是永定河,东边是潮白河,北面是温榆河,还有很大一片水域是清河。今天奥森公园的水是从清河引入的。但这些河流还不能构成北京的大运河。


(温榆河,古称温榆水、湿余水。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讲大运河,我们先重点讲讲温榆河。温榆河是北京重要水系,温榆河在古代的时候叫温榆水,它是专门为北运河提供水源的一条河流,发源在北京北部的军都山,是燕山山脉的一部分。到了它的上游,温榆河就有了三条河,三条沙河。今天的北京依然有沙河镇: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在沙河镇汇聚成一条河,往下走就叫温榆河。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沙河,但十三陵水库都非常熟悉,十三陵水库就建在东沙河上面。东沙河发源于十三陵水库上面的山里面,流下来被截住以后变成了十三陵水库。在古代,这三条沙河是非常重要的水的来源。今天东沙河的上游已经变成了季节河,旱季的时候没有水。北京每年下了大雨大家都很开心,为什么呢?十三陵的水库的水可以灌满,密云水库的水可以灌满,官厅水库的水可以灌满,北京在需要水的时候就有了足够的水。现在南水北调的工程比较成功,北京缺水现象已经得到了大大的缓解。北京住着两千多万人,每天不知道用掉多少水。


(通州温榆河、北运河交汇处)


温榆河在通州和北运河交汇。北运河在古代是白河的一部分,后来河流改道,潮白河合成一条河,北运河就和温榆河融为一体。看这张地图,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区。浅蓝色的是河,往下走是北运河,北运河到了天津和南运河相接,接着一路向南,到头就是杭州。往上走是温榆河,温榆河向北再向西,就到了北沙河、南沙河、东沙河。在通州北面一点,还有另外一条河—坝河。


坝河也是一条人工河。在郭守敬打通通惠河,能让船一直开到积水潭、什刹海之前,很多从南方来的物资都是通过坝河运到北京城里。为什么叫坝河呢?就是因为地势落差,这条河如果不在上面做坝,就不能形成河流,水往下流,就流光了。所以每过一段距离,就做一个坝,当时也没有技术造现代化的船闸,当物资运到坝下面,用人扛着,翻到坝上面到另外一条船上,再到下一个坝,再扛下来,再到下一个坝再扛上去,非常艰辛。


(北运河和潮白河的位置图)


如果在地图上往东看,就可以看到北运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有点平行关系,在古代的时候,北运河是白河的一部分,潮白河到了下游,横过来就和北运河相连了,后来潮白河改道,山里的河到了平原一般都会横冲直撞,一到下雨天,原来没有密云水库的时候,大量的河水在雨季冲下来,一直可以冲到天津。潮白河改道后,就和北运河切开了,北运河一直往下,变成了独立的河道,一直进入海河。潮白河和运河之间为了进行水量的调剂和防洪,后来加了一个运潮减河。


这就是北京河流的关系,之所以要讲北京河流,就是我们要讲到的北京大运河,跟这些河流有重要的关系。


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这都是我亲自去拍的图片,这是东沙河上面的十三陵水库,温榆河的一部分,东沙河的一部分。十三陵水库当初毛主席亲自参与建设,现在也是北京的一个风景名胜区,但现在大家到不了水库的边上,只能隔着铁丝网看到,因为水库的水是受到保护的,是北京人民的饮用水之一。


(东沙河上的十三陵水库)

(旱季的东沙河,已经断流)


从这里往上游走,到山里后,就可以看到旱季的东沙河,河流是干涸的,东沙河在旱季的时候会断流。如果下雨,从山上下来的水就会储存到下面的十三陵水库。


沙河有三条: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北沙河的发源地在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之间有一条沟——关沟,被认为是北沙河的源头。关沟在地理上习惯被当做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分界点,如果你去八达岭,你的汽车从进入居庸关往上开,你的左手边是太行山,右手边是燕山,一眼看尽两座大山。其实这两座山脉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崇山峻岭,长城在太行山和燕山上面飞跃腾挪。


(北沙河的发源地之一,居庸关附近的关沟,地理学上习惯将关沟作为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线,沟东属燕山脉,沟西属太行山脉。)


这张照片上,我站着的这个地方就是关沟,关沟还是会有淙淙的流水,水量很小,可能到了雨季,水就多了。


在北沙河和和南沙河自西向东,变成了北京人们往北走的障碍。要过河,古代的时候就要造桥,一般是造木桥。打仗的时候,把木桥一拆,河流就变成了天然屏障。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每次造完木桥就被水冲掉,北京是明朝的首都,相对来说周围比较安定,在明正统年间,就专门造了结实的石拱桥,这个石拱桥叫朝宗桥。


(朝宗桥)


朝宗桥造得非常结实,都是一块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垒砌而成,即使受到无数的风雨侵蚀、洪水冲击,在1937年的时候,侵华日军还炮轰朝宗桥,至今桥上还留有炮弹轰炸的痕迹,但这个桥依然坚固如初。后来造京藏高速公路,造到这里,在南沙河上的建的另一座桥不那么结实,就拆了,压在高速公路底下,北沙河上的朝宗桥确实有文物价值,而且造得如此结实,就留了下来,变成了辅路上的一座桥。上面有公共汽车开过,意味着这个桥到现在还在使用。尽管被维护过几次,但是依然结实如初,到现场看,这座桥确实比较壮观,这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比较成熟的一个标志。北京另外一座十分著名的桥,就是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了。


(沙河水库)


我刚才讲过三条沙河在沙河镇汇流,汇流以后就变成了浩渺的沙河水库。看这张图片,可以看到沙河水库,我们前面提到沙河的发源地—军都山,在北京的北面。沙河水库很大,非常浩渺,沙鸥翔集,要是在夏天去,里面有很多的白鹭、沙鸥在飞翔,这是进入温榆河之前,沙河的最后一个储水地。


(温榆河畔)


沙河下面的河道就是温榆河,今天变成了北京老百姓周末休闲、野钓的好地方,我在这里钓过鱼,而且真正钓起来过。我的司机特别喜欢钓鱼,我要是不出车,他就到温榆河去钓鱼,常常我们家吃的鱼就是温榆河钓起的,因为温榆河水是比较干净的水。你看老百姓周末在这里钓鱼的图片,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色。


温榆河曾经在靠近北京时,是一条臭水河,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发展,导致了几乎所有城市的河流都变成了臭水河,包括北京的温榆河、人工开凿的通惠河、坝河,曾经都是臭气熏天,但现在几乎所有城市的河流经过了治理,碧水蓝天重现,今天都变成了老百姓悠闲散步、周末度假和餐饮美食的好地方,这也是中国环境改造、发展进步的结果。


(清河发源于玉泉山,在顺义后沙峪注入温榆河)


这张图片是清河,清河是温榆河的一个支流。之所以叫清河,就是因为古代水非常清。清河发源于玉泉山,玉泉山的水流到今天颐和园的昆明湖,原来是一个野湖,叫瓮山泊。瓮山泊储水后,往两个方向流,一个是往南进入紫竹院,一个往东进入清河,清河的水进入了温榆河,就构成了北京的水系网。今天,清河还有很干净的水,我曾经在清河的边上住过,曾经也是臭不可闻,今天变成了淙淙清水的河流。


(这里是通州温榆河的终点,也是北运河的起点)


到了温榆河就到了通州区,温榆河一路向东向南流,最后就到了它的终点,这个终点也是北运河的起点。通州有一座跨河石拱桥,这座桥就是一个分界线,桥的北面是温榆河,桥的南面是北运河,当然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分。


(燃灯塔)


大家如果到通州,会看到一座塔,这座塔非常有名。古人有一句话:一支塔影认通州。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前,这座塔就已经在了,这座塔造在一千多年前,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当航船从北运河上来,逐渐看到有一个宝塔耸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就知道通州到了。


因为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就有了天津,天津之所以起来,不是因为海运,海运是后来的事情。天津之所以起来是因为河运,北运河和南运河就在天津的海河边上汇合,天津从一个小小的码头直沽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天津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码头文化呢?码头文化就是南来北往交集非常繁荣的地方,产生的一种民风。天津有码头文化,武汉有码头文化,就是因为它们是南来北往交集的地方,货物昌盛繁荣之地,这是天津起来的原因。后来到了清朝后期,所有南方的物资都是经过海运进入海河再到北京,这时候依然经过天津,所以天津依然还是很兴旺。到今天为止,中国大量的货物也是通过天津港走向世界,世界大量的货物也是通过天津港走向中国。


(古代通州图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讲到这个塔,我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古代的图片留下来的,已经是京杭大运河通航以后的情景,搬运工扛着一袋袋物资到船上去,或者从船上把一袋一袋物资扛下来。燃灯塔大概建于北朝梁太平二年,在大概557年左右。也有说建在唐太宗贞观七年,两个时间大概相差了76年左右,这个就无所谓了。这个塔后来也倒掉过,也重修过,康熙十八年的时候地震,整个塔身歪了,但是没有倒,后来三十八年的时候就重修了。八国联军占据通州的时候,对塔进行了破坏,但是没弄倒。1976年唐山大地震,把这个塔弄得有点废了,后来1985年的时候拆掉重修。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塔的样子,跟北京大学的博雅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据说北大的博雅塔就是以燃灯塔为原型修建的。我上大学经常在博雅塔下散步,但从来没有登上去过。其实博雅塔表面是塔,实际上原来是北大的供水系统。



我们讲完了北京的水系、北京河流风光以后,现在给大家讲讲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就不用说了,大家很清楚,不是我今天讲的重点,未来我会带着大家从北京大运河出发,一直走到杭州,进行重要景点的直播,今天只是开个头。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最早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其实比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设的邗沟还要早,原因很简单,江南运河早就成型了,京杭大运河在长江南边的部分叫江南运河,经过我的家乡无锡。到了春秋时期,吴国变得越来越强盛,为了占领北方,就要打仗,打仗就要运送物资,南方运送物资除了水路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要用骡马,运输能力太差了,而且南方土地比较湿,一下雨就没法弄了,南方人也不养骡马,所以水运比较方便,吴国就开凿了邗沟。


(邗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邗沟就是今天大运河段从扬州一直到淮安的那一段,或者说从瓜洲开始,瓜洲是长江边上北岸的一个渡口,往上走就是扬州。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就是讲的这个瓜州。跟在甘肃的瓜洲县,是两个不同的地名。

第二次大家比较熟悉的大运河的建设,就到了隋朝。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也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皇帝,他给中国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大运河,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他这样一件事就抵掉了他所有的过失。后来之所以中国成为中国,南北相连,跟大运河有着巨大的关系。


(隋朝运河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说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是为了到扬州去看美女,这种说法有点扯,最多占了一点点因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运输物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隋炀帝想躲开关陇贵族的制约。


隋朝的时候,江南已经比较发达了,江南的物资明显比北方多。物资要运到当时的洛阳甚至长安,从陆路运输太费力气了,就要用水路。没有现成的水路怎么办呢?按照隋炀帝的个性,就是没有水路我们就挖。隋炀帝就下令开挖大运河。大运河从邗沟开始挖起,一直挖到洛阳。到了洛阳以后,隋炀帝当时想打高丽,物资还要往北方运,北方还是没有现成的河流可以用。中国清朝以前尽管也有海运、也有海船,到了明朝甚至有了郑和下西洋,造了巨大的海船,但是海上运输这件事情,从南方到北方,在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做起来,到清朝的后期尤其后来有了轮船以后,才开始真正把海运作为主题。所以隋朝也是挖河,这时候要往北挖,又从洛阳的北边大概焦作、新乡那一带开始挖,一直挖到了今天北京的通州。京杭大运河就贯通了,但是拐了一个大弯。

第三次京杭大运河开挖,是在元朝。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定都北京,北京的物资也要靠南方供应,所以北京建都后,从元朝到明朝、到清朝,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量的物资也要从南方运过来。只不过现在飞机、高速公路、高铁、海运,已经让我们运送任何物资都不成问题了。但是在古代,船运是最经济、也是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隋唐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路线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隋唐时候的大运河,要先把物资运到洛阳、再过黄河,再进入北方的运河,拐了一个大弯,肯定是不合算的。元朝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他是天文学家,也是水利专家,今天天上有两颗星星据说是以郭守敬的名义命名的。但是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挖大运河。他跟忽必烈两人一碰,就说京杭大运河不能拐弯,要取直。所以,就开始了第三次大运河的开挖,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留下来的。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造福了中国几百年。一项伟大工程的完成,首先需要战略眼光,其次需要最高层支持,再其次需要真正顶级的专家领导,最后当然需要老百姓的参与。当初挖大运河,动用了几十万人。

这就是大运河的三次开挖。后来到了清朝末期,大运河基本废弃了。今天中国的大运河,除了淮河以南的大运河还在繁忙运输以外,北方的大运河有的就没水了,有的成了阶段性航道,基本上就废弃了。但是,今天的大运河已经变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号,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随后,我们就开始了大运河的整治工作。现在,几乎所有大运河边上的城市都以大运河为骄傲,不断开发大运河的文化。随着整治的深入,今天的大运河已经基本上全线贯通,而且大运河变成了南水北调的主要河道。2022年4月28号,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到了2023年,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全线贯通通航,也许到哪一天,我们就可以从通州坐上一条船,跟古代一样一直开到杭州,也可以从杭州坐上一条船,一直开到通州。那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坐在游船里面,悠悠游览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所有风光、文化、历史古迹。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在1855年之前,黄河有很长一段是京杭大运河的航道,大概从淮安到徐州这一段。我们来看看京杭大运河的段落,京杭大运河一般来说分成七段:第一段是通惠河、第二段是北运河、第三段是南运河、第四段是会通河、第五段是中河、第六段是淮扬运河、第七段是江南运河,如果再加一段还有浙江运河,过了钱塘江,从钱塘江到宁波的那条运河,现在有的时候会考虑成大运河的一部分。总共大概就是这七段。这七段有原来开挖的,比如淮扬运河,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邗沟,在吴国的时候已经开挖了。也有元朝开挖的,比如从临清到徐州这段,就是会通河,会通河还是忽必烈亲自命名的,意为四通八达,这个河让整个帝国四通八达的意思。


刚才讲到邗沟,邗沟是一条从长江北岸的瓜洲,一直通到淮河里面的人工渠,其实也是把天然的河道和人工的河道结合起来的运河。我在这条河的边上走过很多次,因为新东方办了一个学校在扬州,就在邗沟边上,京杭大运河边上,依然是船来船往非常繁忙的河道。现在有了铁路、高速,为什么还要用船运?因为用船运最节约成本,而且效率依然最高。比如大运河上的一条船,可能能装500吨甚至1000吨,你想想要用多少卡车、多少火车车箱才能运过去?所以,不紧急的物资、河运、海运依然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航拍淮扬运河,扬州古邗沟)


隋炀帝开的运河主要分成四段:第一段就是从洛阳开始,一直到淮阴,当时叫通济渠,第二段叫山阳渎,其实就是邗沟,从淮阴一直到扬州;第三段从涿州(北京)一直到今天的洛阳。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居然也开了一条运河,叫广通渠,从渭河那边一直开到了黄河,再通过黄河,把在洛阳的物资通过广通渠运送到长安。当然这条河道非常险峻,黄河水急、暗流很多,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大概没怎么听说过这么一条运河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隋唐把洛阳作为陪都的原因,人走到洛阳享受物资,比物资运到长安更加容易。

截弯取直工程在元朝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我们看一下隋唐的大运河路线图,从北京到天津、沧州、德州、临清、再往西南拐到新乡、洛阳,然后过了黄河,从洛阳开始到郑州、商丘、宿州、淮安,再到扬州、镇江、苏州、杭州。要取直,就要把这个三角大弯变成直线。郭守敬经过考察后,取了这样一条路,主要是借了当时一条叫泗水的河,再加上从淮安到徐州的黄河故道。徐州往上的河是泗水河,这样就利用这个河道再经过人工开挖,和老的大运河相连,实际是把河道和人工开挖连接起来,形成了当今京杭大运河的河道。

刚才讲到,元朝开凿大运河,有两个人比较重要,一个是忽必烈,一个是郭守敬。从1281年开始到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以郭守敬为总设计师,重新修建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路程,使整个南方物资运到北京变得非常容易。1291年开凿了通州到北京城的通惠河后,南北大运河真正全线贯通,杭州的物资可以不下船,一直运到北京城里的积水潭。


(忽必烈像)


有这样一个说法,说忽必烈在1279年把南宋灭了,这时候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忠君爱国,誓不投降,郭守敬也是一个汉人,怎么就帮着忽必烈建立元朝呢?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背景问题。大家知道在北宋、南宋时期,中国就从来没有真正统一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在北宋前期是契丹的辽朝,今天的北京当时还在辽朝的手中,一直到河北的定州那一带,苏东坡还到定州当过太守。定州往北,是当时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后来,金国打败辽朝,入侵北宋,黄河以北几乎全部变成了金朝的领土。


(郭守敬)


郭守敬出生在今天河北的邢台,河北的邢台毫无疑问当时是金朝的一部分。所以从郭守敬出生开始,他就已经生活在当时金国人所统治的朝代,换成蒙古人统治几乎是没有感觉的,反正都是少数民族管理汉人。所以忽必烈这样的人统一了中国,用雄才大略帮助帝国来建设基础设施,使老百姓的生活能变得更好,对郭守敬来说贡献力量是毫无问题的。所以今天有人说郭守敬没有节气,帮助忽必烈建设,怎么不像当时蒙古把南宋灭掉后,文天祥那样的壮士一样宁死不屈呢?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屈,因为他从小到大就生活在北方的环境中,中国的北方那个时候,已经有两百年,是被草原民族统治的。

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建者,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成吉思汗儿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很厉害,他的大儿子蒙哥当了元宪宗,当时已经叫元朝了,但定都并没有在北京。蒙哥死掉后,忽必烈为了抢夺皇位,就从打南宋的前线跑回来,同他的同母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最后忽必烈夺取了汗位。1267年,把首都移到北京,当时叫大都。原来的国都叫上都,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那一带,变成了元朝的夏都,一到夏天,元朝整个班子就到草原去办公了。1274年,当他把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消灭掉、摆平内斗以后,就开始重新进行征服南宋的工作,用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攻陷了南宋的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在1279年完成今天中国的统一工作。

到了北京,忽必烈突然发现物资不够用,就想起来要建大运河这件事情,和郭守敬商量要建大运河,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差不多1281年。为什么是那个年代呢?因为在征服南宋之前,南方所有的物资是在南宋手里的,也就是说,元朝只是在北方,这样它就没有那种强烈的需求要有这样一条河,把物资运送到北京,但是当整个南宋变成了元朝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南方丰富的物资物产,就要运到北京来了。所以,这时候才有了要开挖京杭大运河的概念。


郭守敬在当时很有名了。他在1264年,就是元朝还没有真正打下南方之前,就已经变成了都水少监,刚才我们讲到开挖金口河连接永定河,运送西山的木石建设大都的事情,就是郭守敬干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在古代的时候,北京的西山、还有永定河西面的西山那一带,有非常巨大的原始森林,元朝决定要在北京建大都,需要大量的木材,就是从西山采伐的。所以当时流传一句话:“西山兀,大都出。”北京今天的白塔寺,就是元朝的时候建的,用掉了5万多根木头。大家想想,要建设整个的大都,要用多少木头?这个木头从什么地方来呢?有很多来自于北京的西山,西山的那些大木头怎么样扛到北京呢?很难扛,当时忽必烈就让郭守敬把金口河打开,打开以后把永定河的水引过来,把木料放在水中,一直把木料漂流到元大都建设的城下,这就是金口河引永定河的河水运西山的木石来到大都的工程。所以,郭守敬很早就参与了元朝首都的建设。


后来忽必烈要挖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就勘察了泗水、卫河等水道,做了京杭大运河取直的方案。一直到了1291年,在北京又打通了通惠河,让大运河一直进入到北京,进入到今天的什刹海和积水潭,这样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郭守敬纪念馆)


这就是这两个人在京杭大运河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忽必烈和郭守敬。今天到积水潭也就是后海的边上,可以看到有一个纪念馆,叫郭守敬纪念馆,里面展示了郭守敬的平生功绩和成就,在天文学方面以及在水利方面的贡献。

我们刚才讲到了大运河和黄河,大运河和黄河还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最后决定了大运河的命运。


(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现在看一下黄河的流域图,黄河发源于巴彦喀拉山,最后弯弯曲曲地经过了甘肃。黄河不仅仅是一直往东流,黄河九曲十八弯,往东流、往西流、往北流,往东流再往北流,再拐下来往南流,再往东流。但是不管它怎么拐弯,最终的目的就是走向大海。但是黄河走向大海的路线并不是怎么稳定。


到郑州之前,黄河相对稳定,因为前面的路都是在山中间,黄河想改道也不太容易。但到了洛阳、郑州以后,就变成了平原,平原上黄河改道就变得非常容易了。黄河经过了山西和陕北的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泥沙沉淀会导致黄河的河床不断抬高,变成地上河。一旦黄河发大水,把黄河的堤岸冲掉,黄河就改道了,这就是为什么到了黄河下游,会有那么多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些是人为灾难,因为各种原因人为挖开黄河堤岸。


所以,黄河的改道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大自然,第二是人为的。蒋介石为了挡住日本鬼子的进攻,曾经在花园口把黄河炸开了,结果淹掉了几十万人,最后也没有真正挡住日本人的进攻。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蒋介石做过,古代的时候也有人做过。

今天的黄河到了山东的东营入海了,大家以为古代的时候黄河也是这样的,实际上绝对不是。我们再回到大运河的流经图,我们看到古代的黄河,经过了徐州,到宿迁——刘强东的故乡,到淮阴,当时叫清江、淮安,再沿着淮河东流,黄河夺淮,进入了海洋。所以今天徐州和淮安,还有黄河故道,实际上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从淮安到徐州的大运河,用的是黄河河道,到了徐州,接上泗水,泗水流、汴水流的泗水,再一直往北到临清,这就是大运河的取直工程。


(大运河徐州到淮安,实际上曾经是黄河的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黄河怎么又不在徐州了呢?我们看这张黄河下游河道变化图,能够看到黄河的变化。黄河到了下游以后,它跟长江不一样。长江的水相对比较清,我小时候就在长江边上生活,尽管长江有发大水的时候,但不像黄河一样,堤岸被冲毁以后四处蔓延。黄河是地上河,一旦什么地方决堤以后,黄河的水就再也回不去了,前面的河道就作废了,黄河就肆无忌惮地流向华北平原,北面决堤往北流,南面决堤往南流,这样就会不断的改道。


(黄河夺淮和黄河改道:今天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从古代开始,这些深红色、浅红色就是黄河改道的证据。从最早公元前602年,黄河从郑州向北,一直差不多到天津这个地方才入海,从地图上,你能够看到各种黄河改道。后来到了南宋的时候,黄河夺淮,这条道部分意义是人为产生的。当时在南宋初期,为了挡住金朝人的进攻,就在开封边上把黄河给挖开了,直接导致黄河第一次夺淮。黄河后来有改了几次道,黄河夺淮一直持续到了1855年。1855年开始,改成了今天的黄河河道。这条黑色的线,就是今天的黄河河道。

刚才提到了南宋为了挡住金军,挖开黄河的事情。在1128年,当时的汴京,今天的开封还在南宋手里,所以守将杜冲眼看金国大兵压境,就决黄河由泗入淮,以阻金兵。结果就在今天的滑县那一带扒开了黄河,黄河漫灌,淹死了百姓二十万,上百万人受灾。最大的影响就是让黄河的河道南流改道,后来几百年基本固定下来了夺淮入海,持续了七百多年。一直到1855年的时候,在河南的兰考,北堤决口,黄河复流北上,一直到今天东营这个地方入海。当时在河北和山东境内有一条大清河,黄河把大清河给并进去了,变成了今天的黄河河道。当然今天的黄河河道已经不会随便改变方向了,原因是现代加固堤岸的能力、抗洪防险的能力大大加强了。

今天我们在济南的北面能够看到黄河,但是,原来黄河跟济南没有什么关系,离开济南很远。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动不动就扒黄河,南宋扒黄河淹了金兵,金朝又扒了黄河淹了元军,元朝又扒黄河淹了明军,到了蒋介石还扒开黄河淹日军,扒来扒去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但是不管怎么样,1855年的时候,最后黄河决堤所产生新的河道一直用到今天。


(兰考黄河流经地图)


我们可以看一下黄河流经的地图,这是黄河,1855年,在兰考这里决堤了,先往西北流,再往北流,再往东北流,这样一直到流到东营入海口。


(黄河和大运河位置图)


大家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三条河的关系。第一条河就是老黄河,老黄河靠近开封开始一直流到徐州,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淮安到徐州段用的是黄河道。第二条是新黄河,往东北方向走,过了济南,一直到东营进入渤海湾。这条绿色的线就是大运河,经过枣庄、台儿庄,大家非常熟悉的台儿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今天,台儿庄是运河文化遗产的古镇,过了台儿庄,运河经过济宁到聊城、到临清,最后到北京。

讲完了黄河和大运河的关系,下面讲今天的主题——北京大运河。


(北京段大运河示意图,运河由白浮翁山河、南长河〔高梁河〕、转河、积水潭、玉河、通惠河组成。元代统称通惠河。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大运河怎么来的?什么叫北京大运河?从通州开始到北京城里去的河,通惠河,就是北京大运河的一部分。大家看这张图,这里是北京的城中心,是北京的都城,就是今天故宫的所在地。故宫的西北方向,差不多就是积水潭、什刹海,是大运河的终点。从南方开过来的船,经过北运河进入通惠河后,最后到达的终点是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有过舳舻相连的场景,到处都是船。能够开船就需要有水有河,没有水,船开不进来。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不是平的,北运河的水不可能流进北京城。怎么办呢?要解决水的问题。在城里是解决不了的,要从西北更高的地方把水引过来。我们一开始就讲过了,引永定河的水到城里风险太大,动不动发大水,把城冲掉了,谁都不敢。所幸北京西北部的泉水特别多,而且还有三条河,分别是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怎样把这些水引进来,引到北京变成水源,既能饮用,又能航船,就变成了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出场的依然是郭守敬。


(从白浮泉到瓮山泊,今天的京密引水渠。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守敬去考察了北京西北山边的所有地区,找到了一个叫白浮泉的地方。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地图,看这里面有一条虚线,起头的地方叫白浮泉,这个半圆的虚线,是白浮瓮山河,这个湖泊叫瓮山泊,就是今天颐和园的昆明湖,是一个天然的大湖。


在元朝的时候,不叫昆明湖,叫西湖,叫瓮山泊。即使到了明朝,昆明湖也是一个野湖,颐和园是在清朝的时候建起来的,在颐和园之前就是一个野湖。颐和园现在佛香阁所在的那座小山叫瓮山,所以湖就叫瓮山泊。梁山泊也是一个湖。


郭守敬开始考察,怎样能够收集到北京的水,引入到积水潭,把积水潭的水和北运河贯通,能让北运河上来的船一直航行到北京城里。最后考察了昌平的白浮泉后,因为水量巨大,泉水从地下汩汩冒出来,像一条河那么壮观,就确定这里作为起点。白浮泉就在十三陵水库下面。可见在古代即使到了元朝,北京的水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郭守敬想把白浮泉,也就是东沙河的水,再聚集一下南沙河、北沙河、清河源头的水引到瓮山泊来。本来应该从白浮泉挖一条河,直接通过来就好了,但是没有办法造过河渡水桥,那个河很宽的,南沙河、北沙河,还要到清河,直接过来不方便,而且直接过来水量也不够,郭守敬想沿山造河道,尽管绕了半圈,北京的西山、妙峰山,妙峰山下雨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雨水,他要把水收集起来,绕一圈,沿着北山、西山,从白浮泉引第一道水,再把山周围的水收集起来,引到今天的昆明湖。这个想法很厉害。


大家如果知道北京的水系,就知道有一条北京老百姓饮用水非常重要的河流,就是京密引水渠,起点在今天的密云水库。从白浮泉再往前走就到了今天的密云水库,通过京密引水渠,把水引到北京城,主要路径就是当初郭守敬开发的从白浮泉到昆明湖的白浮瓮山河。你想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科学仪器测量,也没有任何办法测定到底白浮泉的地势比北京高多少的情况下,郭守敬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厉害,所以我说郭守敬是超级天才。



即使到今天,我们水利建设都没有离开郭守敬的思路,把水引过来以后,就存在瓮山泊,并且郭守敬把瓮山泊进一步挖大,原来的瓮山泊并没有今天的昆明湖这么大,后来就继续挖,因为要储水,水要定期往城里送,河流才会有水,才能航船。不夸张的说,瓮山泊即今天的昆明湖,是中国某种意义上第一个人工水库。水到了瓮山泊以后,再经过今天的南长河,原来是高粱河,进入积水潭,积水潭的水再贯通到通惠河,这样有水源来,再建设闸口把水留住,船就可以从北运河一直开到北京城里面,这就是北京段的大运河。它的连接河道有白浮瓮山河,南长河,也就是高粱河,再到转河,转河是民国时候才开的,然后到积水潭、什刹海,再到玉河,也是御河,是在皇城根边上的河,最后跟今天的通惠河相连接。在元代,全部水系都叫通惠河,现在分成了不同的叫法。现在的通惠河,专门指朝阳东便门一直到通州那一段。


(从瓮山泊经高梁河到积水潭。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从白浮泉到瓮山泊的路径,也就是今天京密饮水渠的路径。虚线是京密饮水渠,这条实线就是当时的白浮瓮山河,拐了个半圆后,横穿北沙河、南沙河、关沟,到这里连上清河,最后进入昆明湖,这样一个水系,收集北京所有能收集到的水,全部送到城里面。船从通惠河开进来,一直到积水潭,这样整个北京城里面要用的物资可以直达皇城根下。


(白浮泉遗址)


这是我刚才提到的白浮泉,是一个超级文化遗址。当时的白浮泉,有九口泉眼,水喷薄而出,喷出来的水能变成一条河,你想想这个水有多大。地下泉水的来源就是东沙河的水渗透到了地下,从这喷出来了。今天,你去看白浮泉遗址,已经完全没有水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遗址,在一个疗养所里面。


(快要进入颐和园的京密引水渠)

这张图片是京密饮水渠,快到颐和园的景色。在郭守敬那个年代,尽管两边没有修建得这么好,不会有石砌的岸边,但可以想象水从山上流下来,一直流到颐和园的感觉。这些图片就是碧波荡漾的颐和园昆明湖,这是我亲自拍的照片。


在元朝,瓮山泊就是北京老百姓的游玩之地:“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自山而出,鸣若杂珮,泓澄百顷。鉴形万象,莫可拟极。”就是水来了以后,天然湖泊形成了浩浩荡荡、飘飘渺渺的感觉。今天如果到了阴天、下雨天,濛濛细雨去看昆明湖,依然有浩浩渺渺的感觉,如果晴天就变成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是在《岳阳楼记》里范仲淹所写的,也可以用到昆明湖来。昆明湖就有景明楼,取《岳阳楼记》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意境。


(碧波荡漾的昆明湖〔翁山泊〕)


这张图片,背景群山之中的宝塔,就是玉泉山的宝塔。当时之所以叫玉泉山,就是因为水很多,之所以叫海淀,就是因为水很多。整个瓮山泊最初形成的原因,就是从香山和玉泉山流下来的水,流到这里刚好有一个低洼处,就形成了自然的湖泊,叫瓮山泊。

刚才提到了几条河,我们着重讲一下高粱河。高粱河也叫高粱水,据说发源于今天的紫竹院,紫竹院今天是一个公园,里面也有一个湖,就是高粱河形成的湖。在城里这么一个平地,怎么可能发源一条河呢?所以高梁河是怎么来的呢?


(高梁河,或称高梁水)


其实,它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产生的一条河。古代的永定河也是来回不定的,就像我们讲过的黄河一样,永定河出了西山后,到了三家村、卢沟桥一带,进入平原,就发大水乱流,一会儿往北流,一会儿往南流,一会儿往东流,当然不会往西边流,因为它是从西边来的。今天的高粱河、积水潭,包括中南海,都是古代永定河的杰作。


永定河流出来后,在这一带变成了一条干道,后来永定河改道,东汉以后永定河河道南移了,原来的河道就留了下来,就是高粱河。流下来的积水潭、北海、中海、南海,都是高粱河的杰作,实际是古高粱河一部分,也是古永定河的一部分。


(从历史地理角度,现今的南长河就是古高粱河,而古高粱河属于永定河水系。不过因永定河改道,后来的南长河成为大运河的水源河道,成为北运河——通惠河的上游河道了。)


讲到高粱河有一个历史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高粱河之战,这是在979年,宋太宗为了夺回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进行的一场战争。五代十国时代,沙陀人石敬瑭灭后唐后,建立后晋,并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就是后来的辽朝。石敬瑭称契丹为爸爸,后人认为这是一个汉奸,实际上石敬瑭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


燕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到山西大同这一带,是最重要的从草原高原过度到华北平原的咽喉地带。整个宋朝的历史,都跟燕云十六州有重大的关系。如果宋朝掌握了燕云十六州,就很难有辽朝跟宋朝这样上百年的对峙,更没有金朝可以一直打到黄河边上甚至到长江边上的可能性。因为丢了这个地方,就没有了天险,整个平原地区一泻而下。


元朝的时候建了大都,因为元朝毕竟本身就是草原民族,所以草原和平原是不太分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必要守着长城、守着关隘,整个草原都是他们的。到了明朝,又变成了汉人的朝代,汉人朝代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防止草原民族进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建长城,把长城建在山顶上,明朝建长城就建了很多。今天我们在北京所看到的长城,绝大部分都是明长城。


五代十国丢了燕云十六州以后,辽朝、金朝居高临下,随时可以侵犯平原地区的国家,当时的北宋、后来的南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979年,宋太宗刚刚接了赵匡胤的位。赵匡胤是他哥哥,大家都知道烛光斧影的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赵匡胤是被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给砍死的,砍死以后宋太宗就自己当了皇帝。当了皇帝以后觉得自己威望不够,就希望通过几个大的战争来建立自己的威望。打的第一战很顺利,平了占据今天太原一带的北汉。打了北汉以后他觉得打仗还挺容易的。


其实赵光义本身并不是一个军事家,他只是觉得打仗很容易,所以临时起心动念,想干脆一举把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给拿下,把燕云十六州夺过来。他既没有估计到当时辽朝契丹的军事实力,也没有估计到自己的手下刚刚打了一场大仗,已经筋疲力尽。而且还他犯了另外一个错误,打完北汉后没有奖励自己的战士。他告诉大家,等我们把幽州拿下来一起奖励。阶段性的鼓励很重要,我们今天做公司也是一样,你做公司必须要实时奖励你手下去努力,不能等到一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再奖励,那就来不及了。


宋太宗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他的将士士气不高。但是因为皇帝下了命令,就打呗,从太原也没有休整,直接穿过太行山到了紫荆关,到了涿州,再从涿州往北走就包围了今天的北京。辽军也是拼死作战,调了好几路军队,其中有一路,叫耶律休哥的军队,特别勇猛,打到最后宋军失败了,丢盔弃甲,一路向南逃命。这一仗,打掉了宋太宗的信心,也打掉了宋朝可能取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后来过了八年,宋太宗又去打了一次,想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结果又失败了。


连续两次打败以后,宋太宗就再也不这么想了,由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守,但是被动防守除了黄河以外又没有任何天险,所以到最后不得不用金钱来换取安宁,这就是为什么北宋每年都要向辽朝贡献很多贡品和金钱的原因。一直到了最后辽朝也不行了,因为在百年享乐中,辽朝的战斗力也下降了,东北的女真人金朝兴起来了,就把辽朝给灭了,顺手把北宋给灭了,最后宋朝偏安一隅,到了长江南面,变成了南宋。所以,高粱河之战有改变历史的作用,如果北宋打胜了,今天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通往紫竹院的南长河〔高梁河〕)


讲完了高粱河之战后,我们下面来看一些图片,这些都是我亲自去拍的。这是通往紫竹院的南长河,也就是高梁河,风景秀丽,现在从北京的紫竹院,老百姓可以直接坐船一直到颐和园,一到旅游季节,这个河里面船来船往,大家可以看两岸的风景。河里的水都很好,都是从京密饮水渠流下来的水,非常干净。


(转河位置图)

(北运河和潮白河的位置图)
(北运河和潮白河的位置图)

南长河有一段到了动物园,再到积水潭那一段,叫转河。为什么叫转河呢?有一个小故事。大家看到这张地图里,有一个火车站——北京北站。


北京北站谁造的?詹天佑,造北京北站是为什么?这条铁路一直往北通,就通到了八达岭,詹天佑建八达岭人字轨道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北站造的时候,刚好下面压着南长河,这条河本来应该一直到积水潭的。但有了火车站,怎么办呢?河又不能不保留,所以干脆就把这条河重新挖了一下,往北绕了一下,过了北京北站后,再绕回来,绕到积水潭这个地方,大家看这个河道,是不是转了半圈?这就是转河的来历,为了避开北京北站的建设,转了半圈。


后来,转河有些就被填平了,有些变成一条暗河。1977年,对这个河流进行治理,在转河上面盖了一个盖子,因为那个时候几乎就是臭水河。北京的每一条河都曾经是臭水河,每一条河几乎都变得臭不可闻。今天,每一条河都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河,可见我们祖国的建设还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个转河盖上盖子,就相当于一条暗河,就看不见了。


(转河风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今天转河已经打开了,2002年的时候,北京开始进行转河的重新整治工作,重新挖河道、建船闸、跨河桥、码头,总共投资了6.26亿元。2003年9月30号竣工,转河恢复了通航能力。今天旅游者可以乘船从德胜门到达北京动物园和颐和园,不管怎样,转河重新恢复到了小桥流水风景秀丽的状态。我们来看看转河的照片,这两张不是我拍的,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大家看看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已经有了,河道里面可以开船,很漂亮的感觉。人类要爱护风景,把城市变成宜居城市,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说另外一条河——玉河。玉河和御河,实际是同一条河,当时郭守敬建的通惠河的一部分,建于1293年。通惠河1293年通航,到了明朝的时候才改成御河。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这条河被皇家专用了,已经不再通航。元代,京杭大运河通过玉河到了积水潭。曾经在这条河上,也是运载粮食、货物的船只川流不息。


(玉河故道遗址)


但后来玉河就消失掉了,1918年以后玉河就没有水了,到1956年,河道就被彻底填埋了,这个河道就没了,上面盖满了房子,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临时建筑,但老百姓都住在里面了。直到2005年,运河保护工程获得了批准,开始挖掘、清理,清理出来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的河道。最后在万宁桥下面,终于接上了积水潭,万宁桥就是进入积水潭的最后一道桥,玉河的河道,是唯一一个北京的大运河到今天没有挖出来的,只挖了一小段,大部分已经没法挖了。


在北京有一个南河沿大街和北河沿大街,这两个河沿大街,就是当初玉河边上的路,但今天玉河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大道,中间隔着的是皇城根公园。被挖出来的那一小段,在今天的南锣鼓巷一带,叫玉河故道遗址。


(皇城根遗址公园下面,就是玉河故道)


(紫禁城、皇城和京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城根遗址公园,也是有故事的,大家都看过电视剧《皇城根儿》。我们讲讲皇城根。看一下北京的古城地图就可以看出来,北京古城分成了三圈,第一圈是紫禁城,最中间。第二圈就是皇城,把中海、北海、南海都给围进去了的这一带都叫皇城。第三圈就是京城。北京的城墙所包围的北京城,大家可以看到非常熟悉的地名:外城九道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内城就是皇城,也有四道门:天安门、东安门、地安门、西安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圈红色就叫皇城,住在皇城周围的老百姓就叫做皇城根下的老百姓,扩大了就是指北京的老百姓,这就是皇城根儿的概念。刚才讲到的玉河为什么叫御河呢?就是明朝建皇城围墙的时候,把这一段河道圈到了皇城围墙里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玉河是被围在皇城之内,大概在1432年,这个围墙就把玉河给围进去了,这就明白为什么改叫御河的原因了。玉河成了皇城的给排水系统,当然就不能开船了。在元朝的时候,运粮的船可以一直开到积水潭,到了明朝就开不进去了。整个通惠河的运粮功能就消失掉了,粮食就卸在了别的什么地方。


(通惠河示意图)


大家看看这张我截下来的地图。这条绿色的线就是就是玉河的一部分,它今天被埋在道路下面,跟皇城的围墙是平行的。到了北京站这里,就到了东便门,出东便门之前的河道,就完全被填埋了,已经没有了。出了东便门,通惠河重见天日,开始一路向东,到了北京通州大运河,连接上了北运河。我们刚才讲到的燃灯塔,就在通州大运河上面。


(今天的通惠河景色)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通惠河景色,也是非常的漂亮,这是通惠河过来的北京两岸景色。这张图片上的建筑,大家都非常熟悉,叫中国樽,应该是北京的最高楼,在运河岸边。那天我去的时候,天气非常好,拍出来的中国樽照片,很漂亮。今天你沿着北京的大运河走一圈,依然很有意思。


比如你沿着白浮泉开始走,沿着京密饮水渠一直走到颐和园、昆明湖,再坐船在南长河上一直走到紫竹院、走到动物园,再坐上转河的船,或者沿着转河的步道,一直走到积水潭,到了积水潭就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后海,北京人休闲非常热闹的地方,北京酒吧最密集的地方。再沿着后海到著名的银锭桥,走到玉河,就到了皇城根公园,沿着皇城根公园一路向南,差不多走到崇文门,再向东走到东便门,就到了通惠河。到了通惠河,一路沿着通惠河向东走,走到通州燃灯塔底下就完成了考察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考察任务。


当然你要是真走,加起来大概有一百多公里,估计你得走三天,你也可以有的地方开车,有的地方骑自行车,如果骑自行车也得两天左右,如果要去考察了东沙河的源头、北沙河的源头、南沙河的源头,就要花更多的力气,要一直走到山里去。比如考察北沙河的源头之一关沟,就要一直开车到八达岭。

刚才讲过,郭守敬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最厉害的就是意识到北京的地势高低,西北高、东南低,把西北的山水引到城里,如果没有把水留下来的措施,最后肯定水就流光了,就没法开船了。由于地势有高低,为了开船,不得不用一道一道的闸门把水给留住。从北运河进入通惠河再到北京城甚至到昆明湖,都为了留下水,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放水,为了能让船上行,建了无数的闸口。


(运河上建的水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闸口有的时候分成上下闸,有的时候分上中下闸,为什么要分呢?很简单,因为船开进去以后,需要把闸口灌满水,灌到跟上一级的水持平,再把闸口的上闸打开,船开进去,再到了另外一个下闸,把闸口打开,船开进去再关上,把上闸放下来。


今天我们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船被水闸一级一级运上去,原理有点差不多,只不过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好的机械设施,要么是木闸要么是石闸,开闸和放闸之间还会漏水,水就要源源不断补进来。到了明朝以后,水量不够了,通惠河基本没有办法通航,只能走小船。


(澄清上闸遗址)

(庆丰闸遗址)

(考察平津闸遗址〔今高碑店村〕)


我们来看看我所拍的今天留下的闸口的遗址照片。这是闸口,这里各种口子,石闸或者木闸,把水闸住,水流跟上闸持平,船开进去或者再开下来,非常繁忙。这是清澄上闸,在什么地方呢?在积水潭流出来的第一、第二个闸,就是清澄上闸、中闸和下闸。这是庆丰闸,在通惠河上,差不多在高碑店那一带的三个闸口。


(水闸边上的镇水兽蚣蝮〔gōng fù〕)


中国有一个习惯,在水闸边上,或者在洪水比较多的地方要放一个镇水兽,这个镇水兽叫蚣蝮(gōng fù)。蚣蝮是龙生九子之一,但它又不是龙,头有点像龙,身子像狮子,在水闸边上都要放这样的蚣蝮来镇水,免得水不听话。龙生九子,没有一个长得像龙的,所以民间的说法,就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形容兄弟姐妹之间个性不一样。


(坝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讲一下坝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坝河。坝河不算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但是它在元朝甚至在明朝的时候,对运输物资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在元朝,郭守敬去设计通惠河之前,先设计的是坝河,是元朝时候的运输河。


坝河连着温榆河,温榆河又连着北运河。最初大家认为开了一条坝河,物资粮食已经能够运到当时的元大都里面。郭守敬引用瓮山泊的水,进入护城河,护城河的水再流到坝河里面。但是,郭守敬低估了坝河的落差,水流到温榆河就没了。最后没有办法,就在河上面造了七个大坝,每个大坝都把水挡住,这样船要经过坝河就开不上去了。物资只能先卸到坝上的船上,再往前开,开到下一个坝,再由民工把粮食或者物资卸下来再扛到下一个坝,层层递进经过七个坝口,才能把粮食运到城里去,这当然非常复杂。所以才有了后来忽必烈告诉郭守敬,说这个不行,你得想办法让船能够直接开到城里,郭守敬后来就设计了通惠河,但是通惠河也有落差。这个时候郭守敬就设计了船闸功能,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闸口。

讲到这里,我们讲了整个北京大运河的故事。很多人觉得北京是没有河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北京的大运河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外行,来给大家随便聊一聊。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由很多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北京之所以从元朝开始能够作为首都,当然有前面的辽朝和金朝带来的基础。


忽必烈作为蒙古人,绝对不可能把首都搬到汴京,更不可能搬到南京、杭州,所以他必须要选择一个北方的城市作为首都。原来在草原上的元上都,锡林郭勒那个首都遗址还在,但那个地方,没有办法兼顾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配合,所以选择北京这样的战略要地作为首都,毫无疑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选择以后就要解决很多问题。一是北京的物资,作为北方城市,很明显很缺乏,但北京周围的城市也产生不了太多的物资,就一定要从南方运过来,如果用人驮马拉的方式,根本不够消费的,一定要用到船。


我们知道,隋炀帝开发的隋朝大运河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但由于隋朝大运河拐了一个大弯,从北京拐到洛阳,再拐到江南,多出900多公里,很明显是一个不经济的状态。而且到了元朝,古隋唐的运河很多地段已经被淤塞掉了,刚好老天给了忽必烈一个极其天才的人物郭守敬。郭守敬是一个超级水利专家,帮着设计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几乎是一条从北方一直向南的线,那就是郭守敬的功劳。通过这样的截弯取直,让京杭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元朝由于源源不断的南方物资的运送,最后得以存续了差不多一百年。


元朝的毁灭跟物资短缺没有关系,主要是元朝统治中原的能力确实不够。后来到了明朝,最初朱元璋建都在南京,把他的儿子朱棣分到了北京,这样一个动作,至少让明朝多活了一二百年。如果在南京,北京没有人镇守,极有可能回到宋朝那个时候,燕云十六州变成了少数民族的阵地,变成了当时蒙古人的阵地,倒过来又居高临下,国家就会变得很危险。所以后来朱棣把首都立在北京,是一个非常英明的举动。


其实朱棣中间有好几次,都想迁回南京,因为觉得北方实在不方便,冬天又超级寒冷。但是后来还是下定决心,定都北京。这样北京作为首都固定下来一直到今天。除了民国时期,蒋介石把首都定在了南京。蒋介石定都南京,现在从历史上看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错误。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把首都定在北京,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到今天为止,北京作为首都,繁荣富强。历来都解决不了的水的问题、物资运送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被彻底解决了。南水北调,解决了北京人民用水的问题。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海运的开通,也解决了源源不断进入北京的物资运输问题,所以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的讲座就到此为止,送大家四句话:“悠悠运河,千里清波,沧桑剧变,山河日新。”希望我们祖国永远山河日新。今天北京大运河的讲解就到这里。



再给大家推荐三本书,第一本是《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这是刘士林先生写的一部运河史,里面写了沿运河的二十一座城市,因为运河诞生而兴旺的城市,这些城市有不少恰恰可能就是你的家乡,我们可以看到底是哪些城市,有北京、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这些城市都或多或少因为运河兴旺,或者因为运河带来城市转机。今天这里面大部分城市已经不再靠运河生存,但是了解这些城市和运河的历史,对我们来说依然有很多启发作用。未来我们直播走运河的时候,会给大家一座一座城市讲解,如果你想更多了解运河,这一本《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是值得你买回去稍微看一看的。



第二本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写的《大运河漂来紫禁城》,这个题目起得很好,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北京大运河的物资从南方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运送到北京的积水潭,我们就可以看到,之所以北京城从元朝开始,一直到明朝、清朝、加起来有600年的首都历史,就是因为有一条大运河。所以可以说紫禁城是大运河漂来的,因为有大运河,所以才能建设和发展紫禁城,首都的功能才能存续下去。这本书比较薄,大家可以看看。


第三本是给孩子们读的书,《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图片画得非常漂亮,讲了跟大运河相关的20个左右的故事,主要是给小孩看的,某种意义上是儿童读物,讲了大运河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大运河的历史故事、大运河的节点,读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爱上中国的文化,爱上中国的大运河。如果哪天你的孩子跟你提出来,爸爸我想坐船。在大运河上从杭州走到北京,你可以一段一段坐,通过大运河和大运河边上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城市,孩子的成长速度一定会快很多。

谢谢大家!


矶钓竿抛竿技巧视频教程

宠物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