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平度天柱山秋游攻略:重温甲辰秋日的美景

09-03

平度天柱山秋游攻略:重温甲辰秋日的美景


天柱山山口汉代风格石柱

史书载晋人张翰在朝为官,一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纯羹、鲈鱼烩,遂辞官归乡而去。人生贵适意耳,此举亦远离了险恶的政治,后世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专属词汇——蒓鲈之思。

自己虽不敢标榜如古人般的高洁,但经历2024这个闷热异常的夏天后,虽然节气立秋又处暑,但仍浸在闷热的暑气里,眼看着与一场秋雨一场凉还有一段距离,去邻县平度的天柱山登临,并口啖那里大泽山著名的玫瑰香葡萄的念头竟时不时的闪现,应该是人做久了,五味杂陈中,总有不舍和期待吧。

八月的最后一天,周六早晨一个人开车从我谋生计的青岛市区走高速路直奔平度而去。

过平度市区后路旁水桶粗的参天杨树勾起了我儿时的许多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路边遍种这种树木,现今在市区已不可见了,感觉一下子穿越回自己随父母骑车走国道去姥姥家走亲戚时的童年时光。


在两旁绿油油的葡萄园的夹道相迎下,一路疾驰顺利抵达天柱山。四年前我也曾独自来过这里,今番从侧门进入竟然已无须缴门票。

今天天气依旧炎热,也不算晴朗,但看着路旁的秋草秋树和秋野果,还是有浓烈的秋天味道。

天柱山并不高大,海拔看起来不过区区二百米左右的样子,但它在中国书法文化史的地位却崇高无比,盖因此山乃北魏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书写的《郑文公碑》摩崖刻石所在地。


《郑文公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立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距今已1500多年了。碑身由一块天然前倾碑状石稍加琢磨而成,竖式,无碑额,属摩崖类刻石。内容主要为郑道昭记述其父郑羲的政迹,文多奉承浮夸之语,不足凭信,但书法却堪称全国书苑的一支奇葩,古代书艺术的瑰宝。

天柱山之名乃郑道昭所称,想必是他认为此山孤峰耸峙,有拔地顶天之势。但在我看来中国文人的审美中,偏好此一类的山体,如诞生绘画史上名篇的《鹊华秋色图》的山东省济南市鹊山,都是如此。它们独立,峥嵘崔巍,峻岭叠嶂,山势有层次,山巅能冠绝群雄,有凌绝之态,且必为形胜之地,暗含着古代文人孤介的个性。

天柱山文管所负责人马龙腾

登山直奔半山腰的郑文公碑亭。刚到碑前,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只见一位头戴奔尼帽的男子一首拿笤帚,一首拿喷壶,正在对着一个带着孩子来此参观的家长夸赞,说这个家长懂道理,明大义,会教育孩子。

原来是他!

我四年前来此遇到的那位文管所负责人,当时误认为是当地文化站站长。 此刻那位孩子父亲交谈中询问他是这里做什么的?他回答道,我是打扫卫生的。见状我忍不住上前说穿了他的身份。如此他只好承认自己是景区工作人员,叫马龙腾,是这里的负责人。


正在仔细打扫卫生的马老师

此时又过来两位游客,他索性介绍起这座魏碑的文化地位,边说边进入碑体护栏内打扫卫生,说是准备迎接明天周日来此参观的法国国际学院的师生学者。


这位马老师一边入内打扫着卫生 ,一边与我谈论。说这个亭内夜里有野鸽子留宿,留下不少粪便,需要边喷水边清扫。并对我们说起,这个魏碑在我们国内受冷遇,在国外却备受推崇。每年都有国际上的汉学家来此观摩学习,如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对此他感到很痛心。听得周围的我们几位游客也是深表认同。


说话间从山顶又走下来 两位游客,一男一女,男子戴着遮阳帽和头巾把脸部遮盖得严严实实,只听他向马老师询问,说在山顶看到有一条碑石长廊是怎么回事?马老师回答说那是平度文旅局因各种原因而废弃的一处设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默默地记下了。

该男子又询问马老师天柱山的《郑文公碑》是康有为向国际推介的吗?回答说是杨守敬。 对书法知识完全不懂的我,不明白他们的谈话内容,只好继续爬山上行,到山顶凭高观览秋日的大泽山一带的风光。

秋千口

西望淄阳水库

东望大泽山

继续上行分别有左侧的秋千口和右侧的一处残碑,山顶后山还有三处被铁护栏围起来的残碑。它们都是北魏遗存的碑刻书法遗迹。今天山顶简单游览一圈后,开始下山。

天柱山迎客松

这株不知名的植物很有特色

下山时,马老师已经先行离开了。今天我此行的意外之喜就是又见到他。

通过网络搜索进一步得知,马龙腾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平度本地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任平度文旅局文博中心美术馆馆长。他绘画功底深厚,作品频频入选中国美术协会展览,并有诸多作品被国际相关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自2002年任职天柱山文管处负责人后,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忠诚守护天柱山,挥洒汗水,投入心血,积极宣传天柱山魏碑文化,提高天柱山魏碑书法艺术国内知名度,可以说为天柱山的这座书法名山殚精竭虑。


因其工作勤奋,爱岗敬业,多次荣获“全省最美基层文物工作者”、“平度市文明市民”、“平度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马老师本是美术绘画专业出身,调来天柱山后,本着守魏碑学魏碑的想法,他自费购买了各种石刻书法和魏碑史料理论书籍,悉心钻研,刻苦练习,书法造诣日趋深厚,其功力已经直追古人了。


四年前我初来天柱山时,就被他写的门口魏碑体标语惊艳到了。当时就暗暗赞叹,不愧是魏碑法帖的原生地,竟然有如此奇人。今天面对我拿出手机翻找出当年他写的书体标语,他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擅长书法,而是画画的。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碑名世的天柱山又有马老师这样不慕名利专注艺术修行的人镇守,何其有幸哉!

亿万年的大山,千百年的碑刻,在马龙腾老师这里仿佛又重放光芒,且更加绚烂夺目,真可谓是人与书俱精,相得益彰相互成就的典范。

天柱铭

书法长廊

承汉启唐

山顶登高一览后,我牢记着前面游客所说的碑刻长廊,匆匆下山来到东面山脚下。这里果然有一条两旁立着碑石,大约50米长,有的已撰刻好书法作品,有的还是完全空白,内容多是颂扬《郑文公碑》的书法艺术成就的,可惜未能全部建成。

秋日的一片瓦松

秋天的山草

复刻版的《东魏石窟》

外行看热闹,我又匆匆一览后准备离开,忽然发现路旁一块巨石造型奇特居然还有门洞。转过去一瞧,乖乖,原来是网上短视频流传的那座“东魏石窟”。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今天正准备去寻找这处石窟呢!

复刻,复刻,复刻

整座石窟形如一顶中等尺寸的帐篷,内部面积大概四五平方米,东壁有两个小窗口,穹顶有一道裂缝,内壁四周则布满多个佛像,但都不完整,似乎是被破坏残余之物。但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座“石窟”其实是水泥石灰砌成的,根本不是天然石质。


难道网上流传的有误?

高仿,高仿,高仿

秋天的飞蓬草

时间不早了,临近晌午,疑惑不解的我只好离开,打算先去大泽山镇吃午饭。


然而上车行驶一段路后,我觉得难能如此轻率离开,又改变主意折返回来重新寻找。先上网搜索石窟视频资料,又反复比对,发现网上流传的视频细节根本不是我刚才在景区山脚下见到的那座。

真正的东魏石窟

于是又驾车到北随村寻找,未果。不甘心的我又前后询问了两位农民大姐后终于在路东找到真正的石窟,原来它已经加装亭子围上护栏被严密保护起来了。

俗称的“东魏石窟”,正式名称是“姚保显造石屋”,盖因石屋内壁上留有的落款为“姚保显造石塔记”。也不知该如何断句,姚保显是人名乎?但似乎南北朝时期人名用三字者并不多见。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这座石屋也不知是后世什么时期遭到过破坏,遭到过几次破坏,如今只剩残余的佛龛和面目漫漶的佛像,但从有的佛像上依然还是能看出线条优美、有着丰满柔和的神韵。他们有的跏趺坐,有立姿状,整体造像经历史的风雨冲刷依旧显露出佛家早期传入中华时的青春般的活力。

石屋从穹顶中间裂开一道缝,我看像是后来裂开的,营造时应该是完整的,毕竟一千五百年的风吹日晒、风刀霜剑足以让薄薄的穹顶皲裂爆开。但石头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仍以其坚硬不朽的质地成为社会文明和创造力的有力见证,千百年来,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镌刻碑文和各种佛像,使得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经典和永恒。

明鼎包子铺

里面的布局跟四年前一模一样,毫无变化。岁月好像在大泽山减缓了脚步

大泽山镇还是以第一产河业为主,到处都是 农资店和五金店

当天在大泽山镇上一家名为“明鼎包子”的街边店铺吃完六个韭菜煎包后,我返归即墨老家。但有感于郑道昭为其父撰写的碑文,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带乡间母亲来这里游览一番,于是次日我又载着母亲再赴平度。

遇见国际书法观摩团

一位手摇纸扇的欧洲年轻女子

悉心探讨

入内细观

果然,天柱山今天迎来外籍友人的参观团,从山下门口就远远眺望到他们在山腰处架设三脚架进行细致地拍摄。上到《郑文公碑》亭,马老师正在忙碌着为这些国际友人指点介绍。

我与他们交谈中得知,今天有法国、比利时、意大利、韩国、日本都汉学家和学者研习者来此观摩。他们操着流利的汉语侃侃而谈郑道昭的创作缘由和书法艺术,比我们很多国人认识得都深刻。我一直都赞成这种积极的中外交流,推广汉文化,以文物为媒介,比一味地建孔子学院只进行书面说教效果好多了。

这位韩国老师发现路旁不起眼的地方有模糊的石刻遗迹,真是细致入微

一个少年从国际汉学家和平度文旅局人员跟前走过,

从天柱山下山后,又带着母亲到大泽山的尹家村葡萄园区游览。这里的葡萄种植区位于向阳的山坡,种植集中密度大,历年都是作为大泽山葡萄节的主会场所在地。但今年的葡萄节是9.7号,我们来早了一周,所以今天的人流量和车流量并不大,但天气闷热,体质较弱的母亲简单逛了一下就累了,于是我们在午后经过附近的茶山风景区就驱车返回即墨。

尹家村葡萄观光长廊

我的母亲

此行意外之喜是又见到天柱山马龙腾老师和国际上的各位汉学家,他们渊博的学问和深厚的书法知识令人倾慕。见贤思齐,作为国人,却对自己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文化知之甚少,岂不羞愧?自己以后也要加强书法知识的学习,不可再做传统文化方面的“白丁”和“小白”了,我默默地对自己说道。

我平度的同学马浩翔看到我去天柱山后,当即给我看他家传的天柱山《郑文公碑》拓片。看来,我的同学也是家学渊源呐!

平度,文脉久远之地!

宠物猫种类图片

冰岛牧羊犬小时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