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世界剪纸艺术的中国起源与百花园探索

06-07

世界剪纸艺术的中国起源与百花园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车》波兰剪纸

《童话人物树》安徒生剪纸 选自《世界剪纸艺术

中国是世界剪纸艺术的原乡。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同年,我和我的学生团队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持续了10多年。我们沿着国境线及民族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多民族乡村剪纸调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发现了西南地区剪纸的跨文化现象。

随后我们又开始关注丝绸之路东段中国境内的古代剪纸实物遗存,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剪纸实物发现地,这些1500年至900年前发现的古代剪纸实物,显示了剪纸作为文化物种的成熟形态。沿着丝路古代剪纸的3处考古发现地,我们从陕西陇县至敦煌和新疆吐鲁番地区,开展了多民族村社剪纸的田野调查。4年的剪纸活态文化调查,我们不仅发现了丝绸之路多民族乡村的剪纸文化形态,同时也通过丝路古今剪纸文化分类后的形制比较研究,基本确定了丝路剪纸千年传承的文化事实。

应该把丝路剪纸的故事讲给世界,让世界知道作为剪纸原乡的中国剪纸早期形态,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剪纸形态。而中国剪纸千年传承的文化事实,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独有的纸文明个案。从中国剪纸联系世界,是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普及的良好开端。从中国剪纸看世界,与东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现代剪纸形态相比较,我们现代剪纸的活跃程度和跨领域的艺术创新实践还需要拓展和深化探索。中国剪纸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催生具有中国现代性特色的现代剪纸艺术。

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有其跨文化连接世界的一面,如傩文化相关的面具艺术、刺绣、印染、木雕、陶艺等,都有一定的世界普遍性。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传播交汇的文明之路,剪纸即体现了这样一种文明的底蕴。

世界剪纸艺术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艺术形态,我们从《世界剪纸艺术——不同国家的剪纸传统及其艺术形态》一书中,即可看到不同国家剪纸的艺术身影,这其中有剪纸的传统形态,也有现代形态,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剪纸故事,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

比如墨西哥剪纸今天仍是活态的习俗传统,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的片头使用了墨西哥剪纸,其艺术形式和中国剪纸十分相似。还有安徒生剪纸的故事,许多熟悉安徒生童话的人从未听说过,安徒生是他那个时代有开拓性的剪纸大师,他的剪纸和他的童话一样精彩而又丰富。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学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名人,但我们不知道歌德还是他那个时期著名的剪纸收藏家,他的遗产名录中就有上百幅剪纸作品。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剪影师,偏爱表现整体的人物形象。

西方学者有的认为,欧洲剪纸起源于波斯,有的认为起源于东方艺术,还有学者认为欧洲的剪纸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话题。一张普通的纸、一把剪刀,把世界人类的生活连接了起来,这其中有多样性,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因素,剪纸是一个有着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话题。

瑞士剪纸传统可以追溯至17世纪的修道院,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瑞士艺术家的手中不断地演变延续,但剪纸题材中,始终在记录着阿尔卑斯山区畜牧业和牧民生活的变迁。今天瑞士高山牧民的数量不断减少,但牧群上山这样的生活题材,仍然是瑞士剪纸喜爱表现的主题。2013年我去瑞士阿彭策尔州考察,拜访了瑞士剪纸协会会长费里茨·霍比先生,之前还参加了阿彭策尔农民举办的“上山节”,这个活态节日中许多细节就是瑞士剪纸中的细节。

欧美现代剪纸充满了想象力和视觉感染力,这些作品融进了许多现代艺术的因素。其现代剪纸有立体的、装置的,也有与环境非常契合的艺术表达。不同国家的现代剪纸都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文化适应性,剪纸向更多的领域融合渗透。亚洲地区的剪纸也是比较普遍的文化存在,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区,仍然保持着与信仰习俗相关的活态剪纸传统。东亚地区的国家,在历史上受到中国造纸术和剪纸的影响,至今在日本、韩国的日常生活中,剪纸的传统性依然是活态的。这些国家的现代剪纸形态也十分活跃,剪纸与现代装饰和动画、插画结合,也用在了电影艺术中。

从世界剪纸看中国,首先是中国剪纸作为纸文明的活态文化价值,中国是一个由古老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比较晚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保持着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文化传统。关于中国剪纸的文化分布,我们在多年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在60%的国土面积中,有30多个民族有相关剪纸的文化传统,不仅汉民族地区剪纸传统普遍,少数民族剪纸同样也是普遍丰富的。中国剪纸文化的活态性,体现在剪纸与传统民俗生活和信仰文化紧密相关,也和人生礼仪和传统的生活审美相关。

我们要更加尊重和珍惜中国剪纸文化多样性的活形态,要关注和保护多民族生活中的剪纸艺术传统,这些是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美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不同国家地区的非遗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库和人类艺术的百花园。21世纪是一个讲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故事的时代,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中人民的生活传统来认识世界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开始。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07日第4版 版名:文化周末

作者:乔晓光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玉镯的好处与作用

阿拉斯加犬舍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