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墨玉之秘:千年文脉的传奇

06-20

墨玉之秘:千年文脉的传奇

巨碛崔嵬百万层,

唐家中叶起诸陵;

青岭墨玉旋随辟,

篆籀光芒到处征。

清初名儒李因笃的这首《邑里绝句》,将富平石刻“甲于天下”的成就表达得淋漓尽致。烽烟漫漫的华夏文明史上,刀刻斧凿的滴滴血汗之中,曾有不计其数的石刻作品在富平石匠的手中诞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富平由此赢得了“石刻之乡”的美誉。

(一)

富平石刻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富平县志》记载,公元534年,北魏《永熙造像》是现存富平石刻工艺有明确年代的最早记录,据此可证,富平石刻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石刻作品

《史记·秦本纪》载,公元前212年(始皇35年),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大量开采富平石材。汉末和魏晋时,在汉太上皇陵、汉茂陵、霍去病墓等古迹中,都发现了宫里石刻的印迹,在富平县的石刻文物中,有魏晋南北朝造像碑10多座。

隋唐时代,京城宫苑的建筑装饰,以及名人骚客的书画刻制、帝王将相的棺椁石碑碣,都助推着宫里石刻的兴起。

元代中期,富平出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名叫赵信,被朝廷命为陕西行省提刑扎,领石匠提领,带二百多名石匠进城(今北京)做工六年,这些石匠在孔庙、广济寺等留下了大量石刻精品。

明清以来,富平宫里镇石刻逐渐走向地方民间,石碑楼、石屏风、拴马桩、柱顶石、供桌、香炉、石砚、石枕等石刻用品出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石狮

新中国成立后,富平宫里镇的石刻艺人们又先后为张思德、刘志丹、杜斌丞等烈士雕刻纪念碑,为韩城司马迁祠、华山玉泉院、临潼华清池等文博单位雕刻和复制石狮等艺术品,深受人们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石狮漂洋过海运往澳大利亚,精雕柱鼎石销往日本,使石刻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如今,富平石刻的影响不断扩大,随着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化的石刻厂呈现出机械化、专业化的发展局面,成为富平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从业者达四千人,石刻以其独特的价值发挥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

(二)

遍布中华大地的海量石刻遗存,是华夏文明的“石质史册”,而富平石刻,是中华石刻的一个重要支脉,在黄河流域影响深远。

石材质地好。在富平县宫里镇北部,有延绵东西的乔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青石资源,尤以凤凰山为最,凤凰山之石,结构紧密,拥有细纯清晰的纹理、坚韧而不易碎,层厚块大,耐风化,抗腐蚀,经仔细打磨,乌黑发亮,光泽照人,故称“墨玉”,敲之响声朗朗,余音似罄,又曰“罄石”,是石刻石雕的上乘原料。在《富平县志》早有记载,石理细腻,刻砌皆用之,细润可镌字,琢磬砌堂階,人号“墨玉”。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传统的民间石刻艺术。

富平石刻非遗传承人刘国辉在雕刻文字

雕刻技艺精。石上岁月长,刀中功夫深。按照门类特征,富平石刻分为镌刻和雕刻两大类。镌刻,是富平石刻技艺的特色和精髓之一,与刀石共舞的富平石刻艺人,在漫漫时光中,摸索总结出独特的刻法,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刀法和笔法相吻合,达到刀笔如一,使刀如笔。至于雕刻,富平石刻艺人能精准拿捏所雕刻人物和造型的内涵和深意,运用线雕、浮雕、圆雕等方式雕刻出艺术作品,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清代《富平县志》记载,“北山产石,附近居人善事雕筑,凡镌字,暨花草山水人物精致,不爽毫发,往往,叹为绝技”。

石刻文字珍。字以镌而存,文以碑而载,碑以文而贵,镌以书而珍。比如:“邑子六十人造像碑”制作于北魏熙平二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富平,为佛道合一的四面造像碑,碑阳主龛,造坐佛像,碑阴圆拱行龛,造道家天尊像,对于研究当时的民族关系和信仰有着重要意义;又如:被誉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镌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等,为研究我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富平石刻非遗传承人马建军在雕刻“符磷碑”碑首

“绝活”代代传。石刻工艺纯属手工制作,勤劳、淳朴、善良的富平工匠,经年累月趴在石头上,勤学苦练,精准把握每一个力道,领会每一个雕刻内容的神情体态,熟练运用各类雕刻技艺,练就“拿手活”和“绝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传承石刻文化的代表人物代际更替,在继承传统工艺和创新石刻技艺方面砥砺奋进,各领风骚,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把漫长的时光雕刻在一块块冰冷的石头上,记录着珍贵的历史资料,留下了精美宝贵的石刻文化遗产。

(三)

2014年11月,富平石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推动石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的石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富平石刻非遗传人景一泉在复制“集王圣教序”碑

保护上狠下功夫。重视石刻遗迹的保护,以文物保护所为依托,划分片区,明确专人负责,对矗立在田野中的石刻文物,进行扶正复位,并利用现代科技对病害严重的石刻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建立监管系统,将“人为巡查”和“安全技术防控”相结合,防止石刻文物受到破坏和盗窃;对于非馆藏石刻文物,建设相关设施集中统一进行保护,让石刻文物“留下来”。

传承上创新思路。创建国家非遗保护先进单位,聚力打造以石刻等为代表的关中非遗文化产业园;开展优秀非遗传承人评选活动,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在职业教育中开设“石刻”专业,系统培养石刻文化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在学校图书区设立“非遗角”,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石刻文化,让石刻技艺“活起来”。

富平石刻非遗传承人田文智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

推广上丰富形式。重视对石刻技艺的宣传推广,比如推荐石刻作品参加艺术展览活动,全方位展示富平石刻文化;邀请石刻艺人现场雕刻,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切感受石刻的魅力;征集石刻文献资料,建设石刻博物馆,并培训一批专业讲解人员,更好地传播石刻文化;结合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石刻文化”座谈会、“石刻工艺”交流会、“石刻知识”宣讲会,将石刻技艺传播开来。

(富平县委宣传部供稿)

魔兽世界宠物训练师

边境牧羊犬价格多少钱一只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