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栗鹀(wú)首次到访苏州同里!
日前,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员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观测时,发现了一位“新朋友”——栗鹀,这也是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测到的第233种鸟类。
今年以来,苏州还观测到三种新鸟,分别是鹪鹩(jiāo liáo)、红翅绿鸠、苍眉蝗莺。截至今年上半年,报告数量已达706次,记录鸟类数量达10970只。不断有新鸟飞临苏州,有更多的鸟类迁居苏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图/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大红袍”首次现身苏州同里
栗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因雄鸟繁殖期上体呈现栗红色,故俗名“大红袍”。雌鸟的顶冠、上背、胸及两胁会有深色纵纹,体型略小约为15厘米。
图/栗鹀(周敏军提供)
栗鹀喜爱生活在有低矮灌丛的开阔针叶林、混交林及落叶林,冬季常常出没于林边及农耕区。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员周敏军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正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一片稻田里进行日常的鸟类监测,看到镜头前一只红褐色的鸟飞了过去。”
仅仅一个瞬间,他就感觉到了这只鸟的与众不同,于是立刻拍了下来。“拍下来之后我们就翻出照片来看,发现它上体栗红色,腹部呈黄色,特征非常明显,就是栗鹀。”
周敏军称,栗鹀是候鸟,出现在苏州实属罕见,结合它们的迁徙规律判断,这次出现应该是迁徙途中累了,在苏州稍作休息。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为候鸟特别是水禽提供了觅食、栖息和繁育场所。
截止目前,公园内共观测到鸟类233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鸟类31种,鸟类种数位居苏州地区同类湿地公园之首。
“老朋友”时隔三年再度光临
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迁徙候鸟前来栖息。
今年9月,在太湖三山岛上,10只琉球山椒鸟时隔三年再次“来访”苏州。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郑炜介绍,琉球山椒鸟的头至背部颜色为相对统一的黑灰色,胸部及两胁灰色明显较深,额白色较窄,白色眉纹过眼。
图/琉球山椒鸟(郑炜提供)
“当时我们是在三山岛做鸟类监测,在爬山时听到了特别的鸟叫,就留心观察了一下,本以为是灰山椒鸟,用望远镜观测了发现,它们竟然是罕见的琉球山椒鸟。”郑炜回忆道。
琉球山椒鸟属于迷鸟(由于狂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偶尔飞离正常栖息地而到另一地区栖息的鸟),以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岛,在大陆极为罕见。
图/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郑炜推测,这些琉球山椒鸟在9月份“来访”苏州,可能是为了躲避恶劣天气。
苏州多样的湿地、树林也为迁徙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是鸟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和补给站,还吸引了水雉、鸳鸯等水鸟前来繁殖和越冬。
频频来访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2022年全年,苏州地区上传的观测报告数量572次,记录鸟类数量8910只;截至今年上半年,报告数量已达706次,记录鸟类数量达10970只。
大量鸟类的来访,离不开苏州积极开展的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副站长范竟成称,2007年起,苏州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整治,以太湖为例,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填平鱼塘、清理淤泥、连通河道、建设人工小岛……修复湿地面积3000余亩。
目前,苏州建成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体系,以及水质手动监测点116个,实时监测点69个,每隔10分钟收取数据。
不仅如此,苏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评价指标,提出“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监测办法,在全市布设100个鸟类监测点,每月开展鸟类观测。
范竟成表示,湿地生态修复不仅净化水质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住所有了,食物也有了,鸟儿们自然愿意来苏州。”
知识多一点:
苏州还有几处观鸟胜地值得爱好观鸟的小伙伴们打卡,它们分别是:漫山岛湿地、太湖绿洲湿地公园、张家港沿江湿地。
漫山岛湿地:被誉为太湖里的“太桃花源”,森林覆盖率超过40%,岛上设有多个水鸟栖息点,可观测到白鹭、池鹭、牛背鹭等120多种鸟类。
太湖绿洲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着“鸟类天堂”之称,每年能观测到的鸟种都在增加。目前,公园内能够观测到黑脸琵鹭、黄胸鹀、青头潜鸭等188种鸟类。
张家港沿江湿地:拥有大片的滩涂、农田、草地、池塘等鸟类栖息地,有着非常适合鸟类生存的环境。目前可以观测到小蝗莺、紫啸鸫、长尾山椒鸟等213种鸟类。
观鸟小tips:
1、携带一个双筒望远镜,以便更清晰地观察鸟类。有条件的也可以携带长焦相机拍摄和记录所见的鸟类。
2、在观察鸟类时,保持安静,减少突然的动作和声音,这样可以不惊扰鸟类,使它们更容易接近;耐心等待。
3、鸟类通常在早晨和黄昏活动较为频繁,此时也是它们容易被观察到的时候。
(部分图片来源:苏州生态环境、苏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