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南京,一座充满故事的老街巷之城

12-16

南京,一座充满故事的老街巷之城

南京老街老巷

风,

不急不缓地吹着。

灰瓦苍檐,

纵深曲折,

从一条街到另一条巷。

时间在这打了个褶,

从此再无青春可回头。

老人坐在门槛上聊天,

那些属于他们的故事,

是尘封的美酒,

随着一年一年老去的年华,

越来越香醇。

南京这些有故事的老街老巷,

你知道多少?

龙膊子

今年,小布发起过一个提问投票:太平门外东侧的那条路叫“龙脖子”还是“龙膊子”?结果很多人都答错了,应该是“龙膊子”。

紫金山最早叫钟山,远远望去像一条盘曲的巨龙。龙膊子东连钟山第三峰,西接富贵山,是“钟山西麓”余脉,地形弯弯曲曲,状似龙的一条“脚膊子”而得名。

如果名字念错的人多了那就将错就错吧~

煤灰堆

中华门下的一个小巷子。清朝时,这里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他家变成了一堆灰烬,人称“梅家灰堆”,后来误传为“煤灰堆”,于是干脆变成了地名。

鸣羊街

这是一个怪地名。鸣羊街位于老门西,集庆路与仙鹤街交汇处的南侧,旁边就是著名的胡家花园。羊的叫声是“咩咩”,“鸣”是形容飞禽的叫,“鸣”和“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怎么能组到一起,成了地名呢?

原来,鸣羊街位于花露岗附近,传说花露岗上曾有凤凰停歇。凤凰在此朝阳而鸣,台下的老街就被称为“鸣阳街”。后来,地名传着传着走了样,讹变为“鸣羊街”。

螺丝转弯

“螺丝转弯”的地名由“罗寺”而来。当时有条小路在该寺的隅角,被人习惯地喊“罗寺转弯”,后人不知道意义,就将“罗寺转弯”讹传为“螺丝拐弯”了。

五福街

在集庆路西段北侧。相传,明初徐达的五公子居住在此,所以称为“五府街”,后来“五府”讹称“五福”,就成了现在的“五福街”。

剪子巷

靠近夫子庙金榜大市场旁。明初,那里是兵器仓库所在,《东城志略》说:“自大英府南转为剪子巷,古名周处街,在善和坊南,织锦坊东。”仓库内有很多箭头,故名箭子巷,后谐音讹为剪子巷。

南京曾是明初的都城,

那时候,

南京城有多繁华,

从这些名称里就能看出来~

罗廊巷

明代罗廊巷专卖高档绫罗绸缎丝织品,做成衣服后被商家摆放在官廊上出售,所以就有了罗廊巷这个名字。

几年前,这儿被叫做“鬼市”。其实,就是跳蚤市场,总有很多退休的人在那边淘东西,他们更享受淘旧物带来的精神之乐和文化享受,在这儿你能感受到老南京人随性惬意的生活状态。

箍桶巷、木匠营

相传明朝时,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箍桶匠就居住在这条巷子里,他家的匠人手艺精湛无人能及,慕名来学手艺的人特别多。再后来,来这里找箍桶匠干活的东家也多了起来,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箍桶巷。

而箍桶匠们所用的木材活儿几乎都交给住在附近的木匠做,所以人们就给附近巷子取了一个好记的名字——木匠营。

明瓦廊

明朝的地图上就标有明瓦廊,当时是主要商道之一,路面较宽,中间是官廊,商铺栉比。

明代时,玻璃还是一种进口的奢侈品,就算是一般富裕人家也装潢不起。人们做窗户、搭天棚,都是用蛎、蚌之壳,磨制成半透明的薄片,镶嵌在花格木窗上,当时称这种薄片叫“明瓦”。

但明代南京的许多明瓦并不是用这种原料做成的。南京不产海蚌、海蛎、蚝之类,要获得它们就得千里迢迢从海边运来,其质硬而脆,加工时稍不留神就会破碎,成本很高,因此南京人用它们作装饰得较少。当时南京大量的明瓦是用羊角熬煎成胶,然后再挤压成薄片而成,成本低,且坚固耐用

羊皮巷

羊皮巷是明代制售羊皮的中心。相传商人自羊市桥购入皮色优良羊群,驱赶至羊皮巷剥皮整理,制成衣物。

御道街

御道,顾名思义,是皇家专属领地的道路。明朝的御道,就是现在的御道街。

它的起点在午朝门内,有一条宽约6米磨得极其光亮的青石板小道,从前,这条只有皇帝及其亲信大臣才能走的青石板小道一直绵延到2公里外的光华门。

长乐街

长乐街古名长乐巷、长乐坊,又称篾街(灭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篾街”的称呼来源于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业工人集中于此。

三元巷

新街口南边,毗邻着程阁老巷、中山南路(古时候叫马巷)。

什么叫“三元”?在乡试中考取第一名“解元”,接着在会试中取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又考取第一名“状元”。这种“连中三元”的喜事极为罕见。

明嘉靖年间,有个叫尹凤的人居住在此,在武举科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因此这个地方就被人称为三元巷了。这个人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跟随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抗击倭寇,屡建大功。

居住在三元巷老人们讲,很多年前,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都要经过三元巷,就是希望能够沾沾喜气贵气,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人头地。

金沙井

明朝时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却不料井中有沙,沙中还有闪闪发光的金粒,因此就将这口井取名金沙井。现在的金沙井俨然一条街名,东接中华路,西接洋珠桥,悠悠长长有二百多米远。

琵琶巷

琵琶巷在武定门内,南起长乐路,北至钞库街。

明朝时期,街面铺长石条,下为下水道,雨过路干,甚为方便。古南京人雨天出行,人们总是穿皮靴或棉布做成的靴子,浸以桐油,靴底钉有防滑白铁钉。雨天在这条路上行走,鞋钉拍击石板声伴随石板下的水流声,形成一曲叮叮咚咚的琵琶乐章,琵琶巷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钓鱼巷

玉壶坊在白鹭洲公园附近,东起内秦淮,西连建康路。相传明朝朱武宗在此看花船,观灯之时,玉壶掉落此处而得名,后来明武宗朱厚照又在此钓鱼,于是更名为钓鱼巷。

当然,

这里也少不了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

神马路

几年前,“神马都是浮云”横空出世,成为当年使用率最高的网络词汇,以致于带火了南京马群新街后面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路。

“神马”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马群一带在明朝时是全国最大的养马场,重新规划以后,南京的很多路是以马的五种颜色命名的,像现在的白马公园、金马路等,都是这么来的。

至于“神马”,还有一个传说,朱元璋在九华山祭祀完从山中出来,在外等候的一匹马抬起了前蹄,朝他恭贺。

糟坊巷

一听糟坊就知道必与酒有关联。相传这里是朱元璋酿酒的地方。糟坊巷在长乐路中段北侧,南起长乐路,北至长生祠。当年这里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酒香味。

糖坊廊

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因设糖作坊于此,故而得名。

窄仄的石板路,

悠长的叫卖声,

油亮的青苔,

微醺的炉火,

关于南京街巷的一切,

犹如昨日。

乌衣巷

位于夫子庙南,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曾经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关于它名字的由来,坊间传闻很多。

传说一:这里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由于军士穿乌衣,由此得名乌衣营,后改乌衣巷。

传说二: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所以得名乌衣巷。这个传闻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三:来自南宋时编纂的《六朝事迹编类》,称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乃是误笔,原是“旧时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为业,海船失事,他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后来,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

走在这条古朴的巷子,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

邀笛步

建康路淮清桥西南,古称萧家渡。东晋时,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才华出众,一派名士习气,他素闻京城中的桓伊是著名的吹笛高手,但是两人素不相识,从未见过面。

一次,王徽之坐船停靠码头,恰巧桓伊岸上经过,于是,王徽之请人传话邀请演奏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是朝中大官,听到此言,立刻下马依马而奏,连吹三遍,其音袅袅,其情切切。

王徽之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桓伊奏毕,打马而去,不复回顾。徽之听完,不发一言,凝神遥望,荡舟而去,两人从始至终没有交谈一句。

从此,这个秦淮河边奏笛之处,便被称为“邀笛步”,而所奏之曲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

绣花巷

是从前经营服装行业的巷子,位于马路街西侧。

在100年前的今天,绣花巷是金陵女子大学的所在地。那时候,街头巷尾来往的皆是高知识的女青年,她们优雅、独立、自信。

100年后的今天,金陵女大早已搬离,校园的文气被满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替代。那些被生活煮炼过的人,坐在烟火气里,显得悠然自得

碑亭巷

碑亭巷位于珠江路与中山东路之间,宽约十米,在与之平行的太平北路未开通前,它是南京城内南北走向的一条主要道路。

碑亭巷得名,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一块刻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据考证,碑亭巷为清代江宁织造府西界,在此地曾经发现过一块刻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碑亭巷因此而名。近年来,在这一带还发现过不少假山石等文物,不少红学家认为《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场景布局,就是以当年这里江宁织造府为原型的。

仙鹤街

古代城南仙鹤街也是云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传这里的工匠师傅善于织各种仙鹤图案的云锦。他们所织的仙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态,每只仙鹤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态,还曾被定为御用贡品。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仙鹤街。

世世代代住在老巷子里的南京人

似乎也自带诗意的生活方式

管它什么烦恼

都让它烟消云散

第十六期

“金陵文脉”往期回顾

部分素材来源 | 南京旅游、这里是南京、南京小资、南京有个号

摄影 | @金陵咏

黄山黄芽多少钱一斤

奢侈品红绳手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