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猫大全网

徒步爱好者面临的路线减少问题:未来何去何从?

06-03

徒步爱好者面临的路线减少问题:未来何去何从?


户外运动近些年在国内一直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荒野秘境”、“强线虐线”被户外先驱者们开发出来,大家迷恋这些稀世美景,也乐此不疲的挑战极限,却逐渐把一些线路走成了“绝版”。


那些只能在历史上找到的户外线路,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徒步线路的未来又在哪里?


目前国内已由官方发文明令禁止进入、穿越的路线已经有很多条。我们盘点了一下封禁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也有几种在一起的叠加。



环保原因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01垃圾原因

这是几乎所有被封禁线路和驴友都无法回避的问题。LNT山野无痕法则在国内的影响力还很有限,大量驴友、游客涌入户外,能力和素质层次不齐。只要有人类活动的角落,就会有痕迹,就会产生垃圾。这是我们全体户外爱好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导致线路被封禁最直接的问题。



无论原住居民也好,还是我们这些“外来闯入者”也罢,对环境问题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与自然的共处很难达到和谐。大量无法降解的垃圾被抛之荒野,经年累月如此下去,对当地生态会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实际上也有很多人质疑,认为山民采药、挖虫草、过度放牧,对生态的破坏也不容小觑,但这是当地人的一种谋生手段,如果做到合理合法的规范管辖,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这里不得不提年保玉则。2006年开始,年保玉则保护区所在的久治县响应国家号召,正式开发原保护区为景区。短短10年时间,2017年开始,年保玉则部分区域就已禁止穿越。为了进一步保护水源和草场地,年保玉则国家公园于2018年4月10日起开始停止对外接待。



这里被誉为“东方的日暮达”,徒步、登山、骑行、露营、自驾,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爱好者前来。来的人多了以后,各种破坏生态的举动层出不穷,肆意穿越、乱丢垃圾、乱写乱画、践踏草地、采摘野花,甚至砍伐生火……从此牛羊成群、草甸花海和雪山镜湖逐渐成为记忆中的风景。植被沙化,水质恶化,冰川消解,年保玉则周边的生态已岌岌可危。



如今,年保玉则关闭已经进入第四年,以后或将永久封闭。


02工程原因

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比起垃圾污染问题,对生态的“破坏”更加致命。这就是涉及森林砍伐、矿产盗采、私搭乱建等几种对环境和生态产生毁灭性打击情况,已经属于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



这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阿尼玛卿。这条早期和梅里转山齐名的户外经典徒步线路,以徒步转山、观赏雪山风景为主。而在2020年8月初新华社报道了祁连山非法采煤的事件后,连带阿尼玛卿也受到影响。8月18日,阿尼玛卿周围的一切涉及旅游、科考、攀登、工程的活动被全面叫停。


这种问题的根源大多出现在保护区或线路当地,有比较复杂的背景和历史、经济以及政府管理等原因。我们实际并不否认,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希望找到聚宝盆。“家里有矿”也成为一种财富象征的戏谑表达,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合理且合法的前提之下。


03危险原因

户外以险著称的线路不胜枚举,而多数驴友又有一个好奇、好胜的心理,总想去探求、征服一些知名的、刺激的线路,完成后以期许获得别人的赞誉。这种线路往往自身的荣誉光环会大于其凶险指数,以致很多人盲目上阵,未能做好相应万全的准备,会存有很多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出现问题。


在户外运动野蛮生长的那几年间,冒出了无数“大神”、“强驴”、“虐线”,也有不少老驴经历多了之后,逐步走起了“养生路线”。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人们也在不断反思,为何一直以健康、美景、愉悦身心为标签的户外运动逐渐被功利和虚名取代?


丰水期的夏特古道,五一的鳌太,以及野长城都是这种危险性线路的典型代表。



夏特的难度主要在于冬季天山北坡和达坂上的积雪很厚,难以通行;而夏季冰川积雪迅速溶化,木扎尔特河水暴涨,切断古道,即使带了足够长的路绳,人畜过河都存在极大的危险性。驴友在线路封闭前发生的几起事故,直接原因都是河水暴涨,将人冲倒而溺水、冰冷刺骨的河水几分钟内就可以使人失温而死亡。



鳌太线路的主要危险性在于线路长、路况不佳、下撤线路不成熟,在气候极易发生复杂变化的五一期间,有很大的受伤、迷路和失温风险。即使赶上好天气,也是一条难度不低的穿越的路线。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鳌太线穿越事故的发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


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但这之后还是屡禁不止,驴友找到其他进山点,或者趁半夜躲开检查,不顾风险地继续穿越,每年救援队都会多次上山捞人。



“禁止攀爬野长城”是政府部门在多年前就已明确立的规矩,一是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二也主要因为危险。北京著名的箭扣长城,即使已经反复修缮了多次,每年还是会出事,雷雨天被雷劈死,雪天滑倒摔伤请求救援的报道屡见不鲜。


几百上千年前人们修筑长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修在了崇山峻岭之间,利用自然天堑去抵御外敌,绝不是用来观光,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年之后,砖会碎,墙会塌,几乎每个烽火台都属于危楼建筑,而且很多地方需要辅助的长梯才能到达或通过,危险系数极高。而箭扣只是野长城中很小甚至很不道的一段,比它危险性高的还有很多很多。



但人们对历史古迹的好奇,对爬高之后一览众山小的憧憬,都在一步步把自己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在野外,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也是和自己的和谐相处,把握好分寸,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


04防火原因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在北方地区普遍存在,当然春夏之交的南方地区也是森林火险的高发区,尤其近些年全国多地干旱成灾。通常每年从十一开始,到下一年的五一结束,林区乃至草场范围都是防火区,一律禁止进入。


无论是村镇周边的野山,还是地方管辖的自然风景区,只要在山里,都会被封闭起来。而从五一开始到十一,又进入了防汛期,部分区域也会实行封闭管理。所以多数驴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能出来爬山的日子越来越少,而让走的线路也越来越少。



今年五一前甘孜州林业局破例发布了公文,称因防火原因,贡嘎周边,除了景区范围,其他野外都不准游客和村民进入。


对于多数驴友而言,防火可能是最基本的一个意识。不在野外抽烟,不用明火,脑子里早已根深蒂固。由此引发出很多进山管理上的矛盾,以前经常会有人进山坚称自己从不抽烟也没带火,而防火员则坚决进行一刀切管理——绝不放人进山。


现在各地逐渐出台了“防火码”的政策措施,对于不吸烟、不用火的驴友无疑是一大福音。“防火码”是一种数字化森林防火平台,支持森林防火管理人员建立进山入林人员大数据,为管控人为火源、科学开展火情原因分析、更科学管理林区以及事后追责工作提供帮助。


05开发原因

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的2022冬奥会,因高山速降雪道等设施,征用了北京延庆和河北赤城交界的海坨山,从此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永久封闭。



为建设和开发格聂保护区,格聂C和V线也在前段时间暂时封闭。可以预见,如果格聂景区只是为了修一条有指示牌、全程硬化,带扶手和栏杆的景区路,再配备几辆导游车,随时下来拍照,这应该就不再是驴友心中的那个格聂了。


之前也有人会质疑,修路修台阶、铺索道架缆车,是对山体和植被更大的破坏,与政府所提倡的环保,以及驴友想要探索未知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类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徒步天堂”雨崩,许多驴友踏上这条有着800年历史的梅里转山之路,就是想要体验这种身体力行的极限感觉,如果通路,雨崩的吸引力对驴友也会大打折扣。如何平衡景区建设和自然原生态,是政府以及景区开发商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有没有办法平衡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国家为了带动地方经济效益,对林地山区做更好的规划与保护,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自然体验需求,国家林业局于2017年开始,陆续公布了三批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和经营计划。


11条线路总长超22000公里,包括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横断山、天目山、大别山、武夷山和南岭等知名山域,每条线路长的超过3000公里,最短的也800多公里。这看上去确实是一件从国家层面规划制定的造福于广大驴友的事情。



欧美国家近百年对国家步道的开发和管理,已经是个明显的成功例证。国家森林步道和道路、桥梁一样,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象征,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国家森林步道还将串起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地和古村、古镇文化遗产地。驴友可沿自然小径、古驿道欣赏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美景。


06军事管制

这个原因我们不便深入讨论。通常管制区域都会有栏杆、围墙或者铁丝网等设施与常规的地界隔离,如果不慎在野外误入到军事管制区,建议大家切勿声张,第一时间把拍的照片,走的轨迹都销毁,然后原路返回撤出该区域,不要深入再走。同时不要将事情对外传播,否则后果肯定会非常严重。


一封了之?!


2020、2021年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各地、各层级的防疫工作,均以“封”和“禁”为主导。我们也担心政府会受一些惯性思维引导,对待驴友穿越的某些徒步线路,以及登山队想要攀爬的某些雪山,也会“一封了事”。


有没有解决办法呢?我想到的主要有三点,仅供管理者参考:安全保障、预约审查、分级管理。


01安全保障

对政府或景区而言,光靠封山是封不住的,总会有人钻各种空子进行“偷登”、“偷爬”,出事的也大多都是这种人。如果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在标识和岔路指示牌上多下一些功夫;在一些危险区域做好保护措施;效仿国外进行应急避难所、山中驿站的建设,以及联合当地村民,进行常驻救援队伍的建设,完全可以降低徒步穿越的风险。



在提升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可将公共资源的救援逐步转变为社会性和商业性的救援。



02预约审查

而进山之前做好报备,填写姓名、电话以及应急人联系方式等。必要时可以采用限流、预约制。有工作人员协助做好穿越装备和物资的检查,对穿越俱乐部或领队、向导进行资质审查。


在行进之中配备GPS随时确认方位,确保救援电话24小时畅通,出山之后再带走产生的垃圾,这样的一程下来,才会是完满之旅。


03分级管理

实行分级管理,是针对线路的距离、爬升、路况、预计时间以及负重情况等客观数据,对徒步路线进行分级、量化。再根据当地季节和实时天气,在出发前做好修正。同时需要评估甚至考核线路穿越人员的能力和身体状态,对不符合等级要求的人可以直接拒之门外。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一套被广泛接受的线路定级计算公式。


写在最后:

徒步线路被封闭对驴友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反思,这是不是我们一手造成的?这到底是不是我们追求户外运动的本真?


户外运动适合所有人吗?户外运动是有风险、有装备门槛,讲究循序渐进的。在不具备基本户外知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合适可靠的户外装备的前提下,如果硬要尝试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户外线路,都应被叫停。


进山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科学的评估,理性参与,尊重当地环境和文化,对气候变化能心存敬畏,带齐装备,做好线路功课,就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准备。

青田石印章料价格

梅花石一般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