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商品市场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市场——古玩市场,它的特殊既包括古玩文化气息浓厚,还包括古玩独特的收藏价值。千百年来,古玩市场自成体系独具规模,但在近几年,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行业却变得有些前路叵测。
从前几年开始,古玩市场就开始出现倒闭潮,古玩市场的老板们纷纷感慨生意难做,日子难熬,而这些与古玩市场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笔者从古玩市场的发展入手,寻找古玩行业的出路。
在商业市场出现时,古玩市场也随之登场,但因为当时受众大多是农民,商品市场的交换行为单纯,后来随着古代商业的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珍宝交易,古玩市场也迎来了三次高峰时期,但三次高峰都发生在中国古代,到了现代时,古玩市场明显有些动力不足了。
在建国初期,古玩市场因为不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所以国家将原本纯粹商业性质的市场,调整为文化事业单位,独家经营文物的购、销,阻断了民间文物的交流渠道。
后来,国家更是将文物的经营、审批、管理权从地方全部集中到中央。文物商业购、销、存三权独立,独家经营,高度垄断。在这一时期,古玩市场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由政府包办的文物商店,这其实是远离了广大群众。
但古玩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更兼有多重价值属性,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是吸引着国外友人,出于外交的考虑,国家准许文物商店将一些古玩通过商店向外国人出售。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文物经营的"三统一"受到了冲击,该行业的商业性质再一次顽强的表现出来。
其实古玩市场之所以能够重获新生,一方面是因为老物件总要有一个输出和交流的通道,拉动了市场;另一方面,古玩市场有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在这两者的带动下,"鬼市"应运而生,后来更是演变成了具有现代具有规模型的古玩市场。
就如今看来,古玩市场的几种形式其实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管是地摊经营、市场店铺经营、拍卖行、甚至还有时兴的网络平台古玩拍卖。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但是这几年,该行业两极分化态势却极其明显。
网络平台古玩拍卖热火朝天,甚至名气大的主播,一晚上可以拍卖几万、几十万,而寻遍古玩市场的店铺地摊,却发现他们经营的异常惨淡,虽说古玩行业"开张吃三年"。
但卖古玩的人却比逛古玩市场的人还要多,在这种情况下开张恐怕都成了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昔日曾繁华一时的古玩市场如今鲜有人问呢?
其实从网络平台古玩拍卖的业绩就不难看出,古玩市场仍然具有无穷潜力,仍然有着极大的上升空间,毕竟古玩具有保值增值特性是,很多人也纷纷表示愿意去收藏古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整个古玩市场"不景气"呢?
其一,原有的市场规则未得传承。
古玩市场自身应该有着成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古玩市场的行为,但政府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予以宏观调控,只能靠古玩市场,通过行业自律来纠正偏差。
就比如诚信问题,在原来的北京琉璃厂古玩商中,有着行规明文规定,要有统一的价格机制,古玩伤病不会私自定价,也不会漫天要价,因为她们知道若古玩的价格。
随意的掌握那么买家也会对行业失去信心,古玩商自然就没了市场,所以但凡参与这个行业,就必须要遵循这个统一的价格机制,使古玩能够有效的流通。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新一波古玩市场的兴起,与前一波古玩市场在时间上相距30年,这种由行业内部人员继承的"传统",渐渐因为行业内老人的离去,而逐渐迷失在市场中。
其二,从传统工艺几近失传。
对于古玩来说,买卖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与从事买卖相关的技术制作工作,古玩店铺比起普通的商店,应该是更具有文化和技术特点的商家,不仅仅要做买卖,更要当好一个领域的研究者,这样能够对顾客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就比如荣宝斋,在建国之后复制《文苑图》、《清明上河图》,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连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都辨认不出荣宝斋复制的哪篇是他的原作,哪篇是复制品。
但如今的古玩商却难以达到专业水平,他们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自然就难以吸引到真正的古玩爱好者,古玩市场的地位也会因为过分的掺杂利益而下降。
其三,行业内部造假多。
古玩市场与其他普通市场不同,这个市场从来不"打假",一切全凭眼力,若是能够买真捡漏也是自己的硬实力,若是"走了眼"日后想要退货,古玩上也只会告诉你,没门。
这种"潜规则"一直存在,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些年来炒作天价古董的行为却屡见不鲜,虽水至清则无鱼,但水之浑也没见到谁能捡到大漏。花巨资买假古董的藏家比比皆是,难道能怪他们眼力不济,想要暴富吗?
其实最终还是要怪这些信誉崩盘的古玩商人,别再哀叹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差了,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批量造就古董早已不是行业个例,虽说钻了法律的漏洞
——制造工艺品并非造假,但为何不在自己的产品上直接附上"工艺品仅供观"呢?其实内心的"小九九"大家都明白。
赝品如何能当真?其实只要请几个伪专家前来宣传,再胡乱鉴定一番,就轻松把赝品卖出高价,而最终却把把古玩市场搞得一片混乱,古玩市场中投机倒把之人比比皆是,只要自己不是尾盘就是最后的赢家,试问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还有几个新人敢加入呢?
其实在全民炒作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玩古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若是稍有偏差,自己也会成为帮凶,而古玩市场这潭浑水早已深不见底,那么一片哀鸿的古玩市场究竟还有未来吗?
其实在古玩市场之外,仍然有许多人想要进入,只为分得"一杯羹",毕竟这块"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不仅看着很有面子,而且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既然古玩市场仍具有极大的潜力,那么古玩市场究竟该如何为自己破局呢?
第一,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若是细观国外拍卖市场数千年的发展,就不难看出政府的权威以及使用法律手段对市场产生的巨大作用,而针对国内古玩市场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借鉴国外古玩市场的经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而这不仅仅是制定古玩市场的管理条例,更重要的是对于古玩收藏以及文物储存都建立起相应的体系。
第二,国家建立起文玩鉴定机构。
在收藏热的驱动下,千万人涌入古玩市场,面对极大的市场需求量,造假层出不穷,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会源源不断的复制着远古的器物。而在以假乱真的市场上,是没有负责的文物鉴定机构进行介入,那么古玩市场的假货泛滥必然会劝退更多人。
国家需要建立起的文物鉴定机构,既应该包括国家级别代表诚信权威,提高古玩市场的社会信用,民间更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鉴定机构,地域之间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覆盖全国文物数据库,将文物记录在案,向公众开放,便于公众查询,对于杜绝造假售假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设立古玩市场监督和执法机构。
古玩市场原本就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市场而存在,自然在市场监督和执法方面也应该与其他市场有所区别。
一方面,国家可以在市场监督机构中设立专业人才库,当市场发生纠纷时,可以随机抽取有关专家作为顾问,对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对执法权限进行授予,杜绝执法的空白地带。
第四,建立起一支研究和制造现代艺术品的队伍。
古玩市场出现问题,大多是因为古玩本身数量极少,难以满足市场,故而产生造假。既然如此,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国家可以允许在研究古代精美艺术品的同时,经过正常的申报程序予以仿造。或者在仿造中将原有艺术品进行创新。
虽然当代作品可能价值并不高,但是对于收藏者而言,收藏风险大大降低,日后潜力无穷大。其实对于古玩行业而言,如今的情况并不是穷途末路,而是因为市场自身的固有特点,导致了整个古玩市场混乱。
诚信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带着资金在门口"观望",若是想让这块蛋糕真正的被瓜分,需得让人们买的放心,卖的安心!